原創(chuàng): 趙欣Ella? 首發(fā):媽媽力養(yǎng)育?
精讀會第三次,我們的探討開始觸及游戲力的技術層面,打鬧游戲和角色置換這兩大類游戲。
結束之后,一直在找一個合適的角度去闡述我們的收獲,突然就想到“距離”這個詞,也是書中提到的一個游戲力的基本理念,“最合適的距離”。
本文從幾個角度,聊聊距離這個詞。
第一個角度是養(yǎng)育的合適的距離。
第二個角度是溝通的合適的距離。
第三個角度是游戲中合適的距離。
第一個角度,養(yǎng)育的合適距離。
這一條說起來也不難理解,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看到群里媽媽們探討的孩子的那些問題,發(fā)脾氣,說不,對抗,哼唧,哭鬧。。越來越覺得不是事,這是孩子長的的方式而已,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每個孩子的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程度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孩子的表現(xiàn)都是正常的。
上周末游戲育兒師的工作坊,好多金句頻出,計劃著要用到自己的文章和朋友圈中呢,此刻腦子里閃現(xiàn)著一句:媽媽們學習的初衷都是因為孩子,可越來越發(fā)現(xiàn):學習都是為了自己,孩子好好的,什么問題都沒有。
當我們越來越了解孩子,越來越了解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讓你焦慮的現(xiàn)象,讓你著急的問題,其實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知識不夠豐富,是你需要學習,成長和進步的信號。
我說的很直接,事實確實如此,你懂的越多,越淡定,越能找到合適的養(yǎng)育距離,上周末雷榕老師的督導課上,她問大家,你覺得自己當媽媽,給自己打多少分,我厚著臉皮給自己打了70分。
雷榕老師說的好,我們只需要做一個58分的媽媽,連60分都不用,這一點給我的感觸很深,我們精讀會第一期,我總結的標題就是1-《游戲力》:做個60分的媽媽,可到了給自己打分的時候,潛意識還是希望自己分數(shù)高一點,但這個看起來的高分,真的可以更好的助力孩子的成長嗎?
合適的養(yǎng)育距離,簡單來講,就是遠遠的站在孩子的視線范圍內,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自由的生長,讓他在需要的時候,一回過頭來,就能看到你。
第二個角度是溝通的合適的距離。
關于合適的溝通距離,跟咱們的主題游戲力相關。
我就問一個問題,當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來,你著急忙慌的問各種問題,今天玩的啥,今天吃的啥?你們在學校都做了什么啊?
甚至在看了大量的虐童新聞之后,回來扒拉著孩子的衣服一邊問,你們老師虐待你了嘛?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的時候,你的孩子是怎樣的反應?
可以說,這些我們希望孩子用語言回答問題的瞬間,其實是帶著父母自己焦慮的一種投射,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另外一方面,直接用語言表達也超出了孩子心理可承受的程度。
游戲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孩子可以在游戲里面得到釋放,甚至用他的游戲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經(jīng)歷。
比如,我們可以跟孩子玩“上課游戲”,也許你不知道玩什么怎么玩,你可以問問孩子,”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上課游戲吧,怎么玩呢?“可能孩子就給你設計角色了。在孩子的角色設定和玩的過程中,就會自然的表達很多東西。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買帳,比如我兒子就從來不玩上課游戲,他喜歡自己決定,玩什么,怎么玩,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停止,什么時候更換游戲,都得自己決定,那也沒問題,作為家長我只需要放下自己的想法,跟隨就好。
這里有涉及另一個問題,就是你跟孩子玩游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笑聲,快樂,找到那個放松的狀態(tài),別的目的都別想太多,孩子比大人敏感多了,你的目的,都會被他捕捉到,別想著掩飾,孩子明白著呢。
你需要做的就一件事,就是放下一切,跟孩子玩起來。
第三個角度是游戲中合適的距離。
第三個角度,要說的就是游戲中的合適距離。很多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玩著玩著就哭了,你就束手無策了,你就惱了。
或者你想把一些問題帶入游戲,著急引導孩子,或者著急讓孩子走出那個狀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根本不買賬,這一點,就涉及游戲中的合適距離。
游戲的作用,更多的是聯(lián)結,聯(lián)結這一步做好了,才考慮其他的,要不然弄巧成拙,前功盡棄了,其實很簡單,不要總想著解決問題,別總想著趕路,適時的停下來,跟孩子的感受多呆一會,讓孩子覺得你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支持他,給孩子這樣的感受,作為父母的作用就很明顯了。
有時候父母的著急對孩子而言過于強烈了,或者孩子還沒有消化那個情緒,這個時候就得等一等,把聯(lián)結的部分繼續(xù)強化。
這部分講起來有點抽象,還是需要一些深入學習的。
很多媽媽覺得自己很難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玩游戲的那個狀態(tài),更多的孩子配合孩子,陪著陪著自己就煩了。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跟孩子玩打鬧游戲,玩著玩著就來真的了,知道讓孩子贏很重要,但不知不覺就進入了角色,自己非得把孩子弄倒,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這也再正常不過了。
我們要帶著覺察去看,覺察到這些瞬間,分享出來,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比如我自己,在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的時候,也會被卡住,覺察到自己被卡住的那個點,很重要,這些瞬間,往往帶著深層次的含義。
授權請聯(lián)系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