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數字閱讀的不斷地攻城掠地,有關紙質書會不會消失的討論就沒消停過,至少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期間,就會被大伙拿出來探討一番,這似乎成了一個保留的節目一樣。除了媒體間動動氣之外,日常生活中,大家喜歡紙質書的還是堅持紙質閱讀,愿意屏幕閱讀的,依然每天抱著智能手機或派;誰也不會耽誤誰的閱讀生活,這就是媒體與生活的區別。
從時下的現狀來看,紙質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肯定不會離開大家的視線的,因為無線網絡無處不在的未來世界,離我們的生活還有那么一段距離;只有當我們的生活跟科幻小說中所呈現出的那般夢幻之時,數字閱讀才會真正意義上地取代紙質圖書,但是,即便如此,紙質圖書也許會跟熊貓一樣,在某些博物館里神一般地存在。
雖然,現階段智能手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們和虛擬的信息世界連接在一起,然而,無線互聯技術只是讓人們具備了議定的信息查詢功能,及一些簡單的生活應用功能,我們的生活并沒有完全實現了的虛擬化。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并沒有發生本質的區別,都還是人們信息獲取的工具而已。如果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在內容上沒有出現根本性的差別,未來一定不會發生“誰也不可能取代誰”。
不管是人們常討論的數字閱讀所謂的“碎片化”,還是紙質閱讀的所謂的“深度閱讀”,在老蔣看來,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兩種閱讀方式背后真正的問題,還在于人們思維模式的差別:深度思考,還是淺度思考。難道“碎片化”就沒有深度思考,深度閱讀就不會出現淺度思考,這種邏輯應該是非常有道理的。
人們讀不讀書,或是用什么形式讀書,對于我們來說,閱讀的結果,也就是思考的結果,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價值所在。站在這個角度來看,紙質書永遠都不會消亡。讀者還有有一客觀需求會使得紙質圖書永遠神一樣的存在,這就是“屏幕綜合癥”?!捌聊痪C合癥”這是互聯網時代人們必須付出的代價。
當我們的生活中,不管是工作或休閑,都越來越離不開各種不同類型的屏幕端的時候,事情的另一面也就出現了,總會有部分群體會出現“屏幕綜合癥”,工作之余選擇逃避或棄用各種屏幕端,紙質書閱讀便是其中一種生活方式的回歸。雖然,這種現象不會逆轉未來整個數字閱讀大行其道的局面,紙質書或許會以小而美的“偏門”形式存在著。
說完了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的未來關系,接下來我們就來說出版商的未來。不管是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背后站著的一定會有出版商的身影,出版商何去何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一直以來,出版商對于很多人來說,一個非常神秘的群體,雖然自己并不創作作品,卻在整個作品價值變現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字作品價值變現,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出版機構是作者唯一的指望,出版資源屬于社會的稀缺資源,社會組織框架體系中,并無可替代者。然而,網絡世界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個局面,虛擬的互聯網世界里,人人都有機會變身為作家,文字作品變現的途徑變得多種多樣,出版只是諸多途徑的之一。出版的稀缺性在人們的眼中慢慢退化。
時下,有一種現狀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近十多年來說,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崛起,網絡文學市場也隨之成長為一個龐大的文化市場,網絡小說成為時下數字閱讀最為重的形式和內容載體之一;然而,在這龐大的網絡文學市場中,始終是缺乏傳統出版商的身影的,或者說,面對如此美味的網絡文學蛋糕,傳統出版界心情是落沒的。即便是現在想要介入,或許已經為時已晚了。
作品資源是出版機構的生存資本,如果沒有足夠的作品資源,出版機構的競爭力和生存力也就意味著為負。從今天國內圖書電商發展歷程來看,壟斷式的圖書電商平臺是互聯網帶給傳統圖書產業的最根本的改變;高大全的出版商格局,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現實。傳統出版產業的內容競爭,伴隨著圖書發行渠道網絡化,會進一步加劇。
絕大部分沒有足夠實力的出版商,或許會被迫退出現有的出版市場。過于集中的線上發行渠道競爭是這場出版革命的導火索,越來越大的圖書營銷投入是這場出版產業內部競爭的催化劑和;在可預見的將來,稀缺的線上發行資源和差別化的經營實力,導致最終的結果就是絕大部分出版商會沒了!
賣書,不管什么時候都會是出版商實現自身價值的根本形式。網絡時代,信息的虛擬化這是時代的大趨勢,數字閱讀背后的內容提供商,從現有的市場格局中來看,出版商在這方面的競爭能力可以說是非常弱的。剛才,我們說到的是出版產業內部由于互聯網的沖擊而發生的競爭,會導致部分出版商選擇轉向線上,之所以我們會說,網絡世界對于傳統出版商來說,就是個死胡同,那時因為網絡世界的競爭,本質上也是靠“錢”堆出來的,相對于今天的新型文商大佬,資金、渠道和網絡營銷能力,絕大部分出版商都是不值得一提的。
如果條件允許,未來絕大部分出版機構要么被兼并重組,要么就是關門歇業??此茻o限廣闊的網絡世界,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包容,對于出版商而言,越來越多優質的文字作品資源會集中到新型網絡文商平臺手中;隨這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一出生就生活在數字閱讀世界的新生代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消費主力,無論現在的人們承認與否,傳統出版的沒落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今天關于“紙質書不會消失,絕大部分出版商會沒了!”話題的探討, 就老蔣的本意而言,當然是希望是老蔣的杞人憂天,然而,文中所述也并非老蔣的個人杜撰,此文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作者蔣衛民簡介:圖書試用網主編,中國互聯網書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