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相親越來越普遍,不僅是年紀大的人相親,剛成年的人也有的在相親,那么我想這是社交網絡發展的一種現象,也是每個人內心都需要關系和連接存在的內在需求。
相親這件事從來沒有想過,而對于不屑于相親的人來說,多是抱持著自我感覺自信,不至于說是要去通過這種方式來認識異性,另一方面則是感覺通過這么草率的見面,和簡單的交流是無法有深入了解,以及有悖于自我對於愛情的想象的。
而雖然年輕人對于相親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從古至今這種和異性交流的方式從來沒有斷過。之前的社會講究“媒妁之言”,也就是在舊社會中,特別是在女性社會地位不受重視的時代,由于對于女性的限制,自己社會普遍的婚姻觀念,從而導致男女雙方基本需要中間人介紹來連接的。
雖然說現在社會追求“自由式戀愛”,但是還是會因各種原因,造成很多沒有在恰當的年齡找到另一半的現象,而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剩男剩女”。
其實,沒所謂孰優孰劣,而不管是哪種方式也都是一種社交的途徑而已,同時這其中也很大一部分會受到周邊環境、社會觀念形態、個人需求度,以及其他些不可控的要素。
據統計,越是經濟發展落后或者閉塞的地區,男女的結婚年齡會越短。就像相比較一線城市,三四線的小城市普遍會早一些。
還有就是和學歷的相關性,觀察我們身邊的朋友,那些提早就輟學或者停止讀書的,很早就在以后的一兩年內就結婚了。而反觀那些讀到本科、研究生或者博士的,時間上就差距很多了。
再者就是外界的環境要素,記得在大學的時候,很明顯的就是談戀愛扎堆的現象。比如某個宿舍有人戀愛了,很快就像傳染一樣,迅速地會擴展到同宿舍甚至同班級的范圍。而那些被稱為單身宿舍的,往往都是同性同行的。
當然,最關鍵的是個人的心理和想法影響,而這也是導致很多遺憾悔恨的根本,在好的年紀不在意,驀然回首已然不是曾經少年。
當然,總是會在某個時間,突然你會發現當自己再想要和之前一樣地去愛,已經不是那么隨心所欲了。你會發現身邊人群同質化,會感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問題,會發現沒有之前對于轟轟烈烈愛情的向往,而又面對著愛情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因此慢慢地去接受介紹和相親的方式。
其實,我想相親也可以理解為交朋友,而不是我們腦海中的那種相親就是談婚論嫁,放在之前可能更偏重于此,但是現在隨著人們思想的開放性,人們也更多地是把它當做結交異性的起點。因此,我們必須建立這樣的認知觀念,從而才會在開始之后走的更遠,并且抓住和獲取自己的感情。
當然,對于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相親的屬性是不一樣的,在很多相親等單身聯誼會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二十出頭的年輕面孔,所以和我們固有認識那種“相親是大齡人”的事有所不同,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相親越來越普遍和流行化。
因此,對于大齡的人的相親目的,我想大多數可能就是沖著結婚去的,各自了解了彼此的家庭和工作背景等現實要素后,就可以迅速地發展。
而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更多不會去想一次相親搞定一切,他們也會去想象著正常的戀愛交往,并且一步步地相互了解和磨合,最后漸進式地推動彼此的關系,這個層面更多就是“談戀愛式”。因此,如果彼此或者一方處在這個范圍,那么錯用表達方式也是很致命的。
我想,總的來說對于每個人來說,都要學會“愛與被愛”,而細心觀察可以發現,相親的人群雖然部分因為接觸異性的圈層限制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有的可能本來就羞于表達、比較內向。有的可能總是帶有很強的目的性,而感情這東西不是說就有百分百和你要求匹配的。還有的就是比較抵觸男女關系,或者總是把別人對自己的愛推到一邊的,習慣性強烈的安全防備心理,久而久之導致沒有異性會去接觸。
所以,通過很多相親過來人的講述,讓我對于相親的問題,以及相親需要哪些注意事項有那么一點點感想。
第一,突破心理關。單身是因為沒有異性伴侶,沒有異性伴侶是因為你沒去主動追求,沒有主動是因為自己害怕拒絕和膽怯。所以,追根究底是因為你自己心理問題,而如果無法走出主動接觸和交往的障礙,那么即使相親再多次也是于事無補。
這也是我們為什么看到那些在相親中碰鼻無數的根源,用著同樣錯誤的方法,是不可能有正確的結果的。
當然,心理的問題不是說著突破就突破的,必須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對于自己有興趣的異性,主動地上前去搭訕。有研究表示,如果在幾秒之內不能邁向心儀對象,那么越往后你就越難走出去,那也就沒有后話了。
第二,不要急躁。雖然說相親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比一般的社交屬性相對明確,但就像上面說的要區分年齡段的緯度。有的人可能一上來就是直接表白,這個和我們正常戀愛一樣,基本上等于自殺。
因此,避免窮追猛打和刨根問底,這也是你們關系還沒有進展到一定階段,不要一廂情愿地認為自己能夠get到對方,于是就不斷去問“我們認識下好不好?晚上一起吃飯可以嗎?我能和你在一起嗎?”
感情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而不是一定要有個確定答案的你問我答。想要認識簡單介紹完,彼此留下聯系方式,日后慢慢了解。想要在一起,感情是用做的而不是說的,切不可太急躁。
這倒不是說要我們違背自己的感情,而是人的本性問題,也就是“每個人向來對于太輕易得到的東西越是不重視”,還有就是“人正常都是有逃避心理的”,突然的表明關系相當于向對方要求反饋同樣的態度,而這也恰恰是戀愛開始的大忌。
那么可能你會想,這也太無語了吧,明明有一見鐘情的例子,你說的感情要慢慢說又怎么解釋。我想我們不排初次見面迅速確立關系的現象,但一見鐘情也并不代表就是馬上明確關系,而也是為之后彼此的感情發展建立好感基礎。
這是正常的人的心理,有時候我們的感覺也是不靠譜的,因此并不是說對方不喜歡你,或者自己沒有吸引到對方,而是人的本能在這里起作用,換做是你自己突然有人告訴你“要和你在一起”,你一樣也會遲疑的。因此,并不是他在控制自己,而是自我的本能控制。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忍著自己噴發而出的情感,即使是自己非常心儀的對象,可以主動地介紹自我認識,但還是要克制自己的情感的,不斷對于什么樣的關系都要把我適當的度,用錯層的方式放在當下,那么只會毀了原本良好的關系。
第三,關系的維護和升級。有了良好的心態和開端,之后就是漫長而又非常重要的關系深化階段。如果說前期兩個人可能因為彼此的好感吸引,那么更會因為在中期的交往、了解中不和諧而破裂。
同樣的,我們應該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情。就像不要初次見面就說我愛你一樣,也不要在認識很久了還彼此隔閡。
在阮奇老師的書中,對于情感提出過重要的“升級理論”,也就是什么時候應該表達愛意,什么時候應該確立關系,什么時候應該推進感情進度,等等。如果不能在合適的時間點主動推動,那么你們的感情發現也就會罷工或者破裂。
在長期的交往過程中,還需要時刻記住兩性的思維方式不同,《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等書中強調,男性喜歡確定性和直截了當的方式,而女性喜歡安全感和更多的是對于不確定的向往。
因此,在彼此交流時候,你要注意自己所說所做,是不是符合對方的思考模式。在很多電影中有過類似的橋段,男女主角本來在陌生的環境中,但由于男主角的一句話,女主角就馬上淪陷了,這就是情感解碼功能,你能夠啟動對方的密碼,首先就需要你能夠正確解讀對方的思維方式,從而讓對方在初次見面就會對你產生大大的問好,這就會更好地催化你的感情發展。
這些基本上是兩性關系的要點,當然不排除那種一個眼神就翻江倒海式的愛情,但這樣的感情來的快去的也快,純美的情感是需要小火慢燉的。
說到這里,對于相親來說也有一定的注意點,除了之上所說,你還要知道不可一上來就把所有時間和焦點放在一個人身上。可能又有人會說看對眼了,為什么不能全部撲上去,那是因為可能你的感官會欺騙你,還有就是很多事情就是這么反本能。
全部壓在一個人身上,就相當于賭博中的ALL IN,要么盆滿缽滿要么傾家蕩產,當然從概率的角度這種是風險最大的。因此,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既然是來相親的,就不要在抱著那種童話般的想象,更要清楚自己的目標,就是建立可后續發展的關系。
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因為你優秀的沒有對比性。人有時候是需要比較的和挑戰性的,即使兩個相互吸引的人,也是想感到雙方是獨一無二和百里挑一的。
因此,千萬不要僅僅在人群中盯著一個人窮追猛打,倒不是說你三心二意,或者對方不夠喜歡你。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想要有種得來不易的獲得感,而不是你就是我的唯一的孤立感。
所以,如果是在社交場合,即使自己有非常鐘意的異性,也要在一方面搭訕情況下,還要有種故意擱置的動作。
比如,她身邊有閨蜜,一定要兼顧閨蜜的空間,在于她聊的時候,也多一點關注閨蜜,并且能夠留下閨蜜的聯系方式。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她的好勝心和競爭機制,另一方面為后續交往中獲得對方的信息提供基礎。
另外一點就是“你不是你自己”,可能有人對此不是很理解,這里說的是你不要只關注你自己。懵逼的你可能會想,我當然不會,我是來找另一半的,肯定一門心思地去關注異性了。
真的是這樣嗎,你是真的在關注別人,還是說只是滿足你自戀的需求。在相親活動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游戲,通常也都是由男女雙方彼此組隊進行。要記住游戲的目的不是贏,而是加強彼此的交流和協作。
因此,在游戲中你要充分地考慮對方的感受,感受對方的情緒,而不是你做好自己就足夠了。一個紳士的舉動,一個關心的問候,一個大度的謙讓,都會給對方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在互動中避免不了有一些肢體碰觸,這也是快速提升感情的催化劑,但不要讓對方產生明顯的排斥感為標準。最后,在游戲結束后,只問過程享受而要在意結果輸贏,給對方一些肯定和贊許,并且適當地有個自然的擁抱和擊掌,都會展現出不一樣的氣質。
之上說的都是些理論方法層面的,而實際我認為彼此在有了感情基礎后,更關鍵的在于相互溝通和共同解決。任何一段關系,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友情,或者是工作關系,沒有更多的溝通是不可能了解彼此正在經歷,或者對方的想法的。那么即使是生活在一起的人,也會感覺是形同陌路,自然對于感情來說沒有益處。
另外,良好的關系一定是彼此經歷過更多事情的,并且可以攜手共同度過的。工作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各種事情,而彼此的感情和關系,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磨練中不斷升華的。不經歷歲月洗禮的靈魂是不成熟的,而沒有經歷過磨合的關系也是不長久的。
最后,說的這么多真正要說的就是,我們要懷著相信美好的心去愛人,用自己的真心實意去對待彼此,并且在一起的歲月中相互攜手并肩前行,相信生活雖有很多坎坷,但有這樣的你在身邊就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