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來,為了推動教師讀書,或者為了完成某一個(gè)主題教育,一般都要求老師要寫出幾字千幾字的讀書筆記。這些讀書筆記基本上都是照著原文原著摘抄的,完成任務(wù)以后裝檔備查。對于這一現(xiàn)象,我早有思考,總覺得哪里怪怪的。因?yàn)樵谖乙庾R里,既然是記錄下來,說明讀的時(shí)候不能夠在腦子里面記下來,從而把它寫在筆記本里,以便過后再溫習(xí)、再識記。當(dāng)然,我非常清楚,“用筆寫一遍”和“用心讀一遍”比較,效果顯然是前者要好得多,但也沒有好到寫一遍就不需要再溫習(xí)、再瀏覽、再識記的程度。總而言之,讀書筆記寫在統(tǒng)一制定的格子里,然后上交備查,查后裝檔。這樣“一裝了之”的做法,我一直就覺得別扭。
? ? ? ? 果然,在2021年4月27日看到一篇公眾號的文章(在我記憶里,這篇文章是在公眾號“武宏偉”里看到的,今晚在該公眾號里爬樓梯一晚上,都沒有找到這篇文章),介紹讀書筆記的三種形式,當(dāng)即簡要記在筆記本里,主要內(nèi)容有——
? ? ? ? 讀書筆記主要有三種形式:書評、讀后感、札記。書評主要是對一本書的價(jià)值判斷,功能有仨,一是向潛在的讀者介紹這本書,二是對此書的類型作出界定,三是導(dǎo)讀,即介紹書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地方。類型上看,書評大體分成三種:一是介紹性質(zhì)的書評,二是評價(jià)類的書評,三是學(xué)術(shù)類的書評。
? ? ? ? 讀后感重在有感而發(fā),目標(biāo)受眾是自身。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其基本功能是記錄感受、闡述理解,尋求意義。
? ? ? 寫讀書筆記,不妨從札記開始,看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比較好的語句,就直接將其記錄下來。之所以覺得記錄下的地方好,寫出原因,原因不一定要寫得完備,兩三句話,意思到了即可,一邊記錄,一邊寫上自己的點(diǎn)滴感受。
? ? ? ? 可見,不管什么類型的讀書筆記,都不是原文摘抄,而是融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所以讀書筆記更主要的還是寫給自己看,而不是單位“裝檔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