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在開始之前呢,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迄今為止,你讀過這么多書了,到底記住了多少內容呢?換個問題,你最喜歡哪本書?你最喜歡書的哪個部分?這本書對你有什么影響?它的有點又在哪里?想必大家在這一連串問題的炮轟下,都不知怎么回答了吧?俗話說只需理解書的精髓就好,可這僅僅只是理想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到底能真正記住一本書的多少呢?人是有遺忘曲線的,你不定期去回顧,到最后,你連一本書的百分之1都沒記住,這不就是等于沒讀過書?讀的再多,也是白度。所以我們要學會掌握吸收知識:認真選擇每一本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書,然后真摯地與每一本書對話,努力從書中學到知識!并且通過做筆記吸取書中營養:1.買什么書2.要注意書中哪個部分3.想到什么在讀書的時候隨手寫下這三個問題的答案。筆記是讀書的助手,可以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為你思想的一部分。因此這本書會教我們: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用購書清單指明購書,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和讀書的十九個技巧
(凡是我提出的問題,大家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下面進入正題
大家覺得什么是筆記?我認為筆記人與書關系的改變者。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利用這么一本普普通通的筆記本就能實現以下三個目的:
1 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
2 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使之成為屬于自己的東西
3 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并隨時間拿來參考
于是乎,筆記就成為了讀書時的好伙伴,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去讓這位好朋友助我們一程呢?
1 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不需對這些信息分類整理,只要按時間順序將他們排列在筆記本上
2 購物書單:很奇怪吧,購物書單竟能成為讀書筆記?沒錯!拿著購物書單去書店購書,再也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隨便挑選幾本,到讀的時候發現這書并不和我口味。
3 各種報道的簡報 盡情收錄感興趣的內容,這也是 你日后選擇書本的重要依據
4 讀書筆記:將讀后感轉變為文字保存下來
很多人會覺得,寫讀書筆記是件麻煩事,可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作者用了一個坐纜車的例子來論證這句話。有了這些文字積累,以后寫稿件,寫文章還不是信手拈來?讀書不僅快樂,還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難道讀書筆記就這些有點嘛?可不止哦!我們還能通過讀書筆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比如:養成習慣每天閱讀一小時,并且做好讀書筆記;放大讀書筆記的作用 看見喜歡的段落記下來,看見好的思想記下來,看見有用的技巧加下來;創造別具一格的記錄方式 找到自已一個喜歡的記錄方式,就拿我做例子:我喜歡先把段落記下來,再在段落下面寫上自己的評析,這句話好,好在哪里,這個思想不錯,為什么,等等。
說完筆記,就該來說說讀書了,畢竟筆記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呀!大家覺得,讀書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我認為讀書分為以下五個階段: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而且如果學會每個階段的作用并且靈活運用,這會讓你事半功倍。因此將讀書結構化必不可少。正如上面第四點提到的,學會運用讀書的五個階段,形成自己的一個讀書體系,這樣你就會有一個更好的體驗可以成就全新的自己!
想要學會怎么做好讀書筆記,就要深刻透徹理解讀書的這五個步驟: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同時時刻牢記在這本書中,我們什么都可以寫,增加關于讀書的記錄。這樣我們就沒有壓力,更有利于我們將讀書筆記堅持下去。接下來我就來具體說一說將筆記和資料存放在同一本筆記本的一元化技巧,:可以書寫任何東西;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可以粘貼。讀書不僅僅只為書服務,也可以作為自己生活的另一個縮影:這個雜志的主題不錯,這句電影中的臺詞不錯;這個作家不錯,等等,甚至是一閃而過的靈感;一個他人不經意間的善舉都可以記錄在筆記中。給筆記附上日期,不僅可以整理筆記,還能看出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思考方式。學會靈活速記,用最短的時間幾下最重要的東西。手寫固然好,但學會粘貼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能給人一種視覺沖擊,增加美感。
說完筆記,下面就該去買書啦,大家一般怎么買書的呀,是帶有目的性的去買還是說隨便在書店逛逛,在網上查查,或者說是朋友推薦?我的話,我會選擇在買書之前列一張購書清單,我覺得,購書清單是一份無形的財富。為什么這么說呢?有以下幾個理由,第一筆記的第一步就是選購真正想讀,應該讀的書,一開始,我們可能會這樣:看見一家書店的暢銷書,隨手拿起一本翻了目錄,翻了前言,再看了一眼價格,就走向了收銀臺。最后回到家,運氣好,符合自己的胃口,運氣。不好,翻了幾下就扔在那吃灰了。由此可見,購書清單很有必要,我們購書,肯定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一類圖書,或者是自己喜歡的作家,因此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在購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條件可以,還能在購書后面記錄自己為什么會選擇這本書。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也可以思考這個問題。這樣在讀書的時候帶有目的性的去讀,就會影響閱讀速度。第二,為我可以通過記錄掌握選書主動權。換句話說:購書清單能幫你找到真正想讀的書。購書清單不只是一個書單,更多的,是一個為了促進主觀購書的矯正裝置;它能幫助你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你的讀書品味和生活息息相關,從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第三,在實體店購書印象更深刻現在網絡發達,許多人會選擇在網上購書,但效果會比實體店購書好嗎?一本書沒有翻過,面對一個未知,或者說面對一個或好或壞的書,我們改如何選擇。在實體店中,我們可以大致翻閱下,了解這本書的大致內容,不至于落得買回去“吃灰”。
聽了這么多購書清單的好處,是不是特別想學呀?下面我就教大家一些列購物書單的訣竅:首先呢它是一份有別于筆記本的專用表格,我們可以把這清單用a4紙打印下來,然后放在筆記中,這樣就能隨時看啦。當然啦,還有一種記表格的方法,就是給每一類書標記一個英文字母,按照這個標志列出每本書;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用首字母縮寫法。聽完這些,是不是有種沖動想去做購書清單了呢?
當你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訓練,你已經會了怎么樣做好一個購物書單,在這個時候,這書單就有了指明購買的威力。這樣無論你是選擇紙質書單還是電子書單,還是選擇去實體店還是線上購買,有了書單,怎么方便怎么來嘛!是吧!
不知你們會不會有這樣的疑惑,當初我在做書單的時候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單單只靠自己之前讀過的書來做購書清單,因為看的書比較少,因此做不起來。但在后期,我找到了解決辦法喲:購書清單并不僅僅只是把自己之前的書記錄下來就好了,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線索,這就好比潛水艇,有主動聲納和被動聲納,這兩個系統顧名思義,一個是主動時態,一個是被動時態,但在實際使用中,往往是被動聲納使用頻率高。同樣的,我們也可以運用在做購書筆記上:通過報紙,雜志,書籍和電視等途徑盡可能捕捉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信息以及微小細節。當然,我們也可以主動去尋找這些信息。這本記錄本將會成為你思想的天堂!
現在讀書筆記有了,購書清單也有了,這樣就夠了嗎?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做到1+1>2 的效果呢?也就是讓清單和筆記本聯動起來。有這么一個公式:日常筆記或報紙剪紙→購書清單→讀書→重讀筆記或剪報。這么做的理由就是不要放走任何與讀書相關的信息,這也是一種信息的高使用化,高使用率。
在這里,悄咪咪的給大家介紹一類特殊的書,這類書是購書清單上的常客,更是購書時的好幫手,它就是找到能幫助自己找書的“樞紐書”舉個例子,一般新書的最后都有標注參考文獻,惡魔可以從中尋找我們的下一本新書。還有些書會標注:這是為………準備的。這類書籍也會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哦!
有了清單就有了書,可是我們要干什么才能知道這本書的好與壞呢?那就是看這本書的書評。首先是找書評:判斷報社的編輯方針,而這往往從評論者入手,找到與自己讀書口味相同的書評者,這會讓你事半功倍。找到合適的書評者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認真研讀,在這里我推薦紙質閱讀,因為網絡閱讀會給人一種滯后性的感覺,不利于理解,用紙質閱讀可以隨意圈圈畫畫,甚至將書評貼在書旁邊,一起看,在讀的時候有作者,書評者,還有自己的思想碰撞在一起,這會讓讀書的意義更深遠。
不知不覺,我們以及經歷了選書,購書的過程,大家說接下來我們該經歷哪個過程啦?對啦,讀書!我們要開始讀書嘍!但是別忘了帶上書的好朋友呀!那就是讀書筆記。那么我們為什么要讀書筆記呢?因為我們可以用讀書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說的文鄒鄒的,聽不懂啊!好吧那我就說簡單點,它有以下幾個優點
第一筆記讓讀書成果一目了然
之前,我已經介紹過了讀書筆記分為五步,而這邊介紹的是第三步和第四部。相信大家在初做讀書筆記的時候因為繁瑣而沒有堅持下來。但每件事都應該以“能堅持下去”為先,前期我們可以做的簡單,等到我們熟練后,可以慢慢加上一些技巧以及自己的靈感。
第二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
我們為什么看這本書?這本書有什么值得吸引我的地方?這本書好,好在哪里?在每次讀書前,我們都應該問問自己這些問題。當我們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我在前文介紹自己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就是以“摘抄+感想”的形式輸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第三從一句話開始
很多人往往糾結于:這筆記沒什么好些的呀;我覺得好,就是說不出來哪里好。這么說吧,其實也讀書筆記是有訣竅的,我們要徹底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讀書的目的是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就拿寫讀書筆記舉個例子,別人寫筆記都是大段大段的,我偏不,我把我最直白的感想寫下了就行了。這句話未必比前面大段大段的文字遜色,反而更簡單易懂。“一句話”方法是好,可不要忘記后期加工哦!將他們整理整理,或許還會有新的發現!
第四無法堅持做筆記的原因
換句話說,寫讀書筆記更像是寫日記,一旦停止就很難恢復。如果做一件事的途中出現了斷片,就會讓人感到失去樂趣,再次翻開筆記,就會提不起精神。所以,怎么樣才能讓做讀書筆記這個好習慣延續下去呢?有以下幾個方法:找一本專門做讀書筆記的本子,在讀完一本書后再做;如果沒有時間,可以用摘抄或粘貼的方式;再次可以選擇隨身帶便簽,將靈感記錄下來。
大家都知道一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都記錄下來,會讓自己對書中的內容更加深刻。在讀書筆記這個前提下,讀書方法會因此發生改變,你會自己主動去尋找書中真正吸引你的片段。這個時候你就學會了哪些需要細讀,哪些只要粗略過一遍就行了。這就好比變速自行車,上坡的時候選擇最大的齒輪,在平路上騎會選擇最小的齒輪。讀書,說白了,就是一個找重點的過程。寫讀書筆記的另一個效果就是加深記憶。筆記讀書法需要我們進行讀書,劃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重要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閱讀。
第六點 做記號的三個步驟
知道了做筆記的重要性,接下來就是學習怎樣做好筆記了。在做筆記之前,先要學會怎樣在讀書的時候做記號,為什么我們要做記號呢?因為這樣就可以避免在讀過之后記不起精華在哪個部分。怎么做記號呢?我建議用“篩選程序”:
1,通讀 一邊讀,一邊把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2,重讀,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如果覺得還有價值,那就再把那一頁的另一個角折起來
3,標記 第三次閱讀后如果還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把它標記出來
這樣的話,在日后看文章就可以“直奔主題”了
這時候,大家會問:如果書很厚怎么辦?這個時候書簽就是一個伙伴。具體方法如下:
1,準備三枚書簽(通讀書簽,重讀書簽,標記書簽)
2,在“通讀”一步中斷時,夾好“通讀書簽”
3,讀到某一部分時,開始“重讀書簽”程序,記得在中斷時夾好“重讀書簽”
4,中斷“重讀”程序以后,開始“標記”程序,中斷時夾好“標記書簽”
5,三枚書簽都夾在書里后,就可以準備寫讀書筆記了
這個方法強烈推薦大家使用!!!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隨時變更讀書步驟哦!
大家在讀書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困惑:我找到幾點比較好的片段,但由于作者的寫作順序或者有多條故事線而導致這幾個片段不能聯系在一起。對于這點,在這里我想教給大家一個訣竅就是巧用標記區分對象。相比大家在學校上課,老師教我們在書上劃重點:普通直線是重要知識點;波浪線是非常重要,需要記憶的內容;圓圈是一些關鍵字詞。在這里我并不提倡多劃,因為這樣不僅會顯得書上非常亂,還會影響重讀時候的心情。巧用不同的線條區分不同的意圖,不僅書上整潔,還方便重讀時候整理。做好標記后,可以暫且把書堆在桌子上,有空的時間再去做讀書筆記。誒呀,說了這么多,還不如給干貨來的實在,在這里呢,我要教給大家一個記讀書筆記的方法:“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因為我是一個理科生,所以呢我比較喜歡先給一個公式:“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摘抄+評論。這個是讓你將讀過的好書銘記于心的妙方。下面就來聽我一一細講。寫之前要注意以下幾點: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這些都是為了今天再次回憶用,除了以上三個要素,還可以增加另外兩個: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好了,接下來就是記筆記了。第一步,寫上日期,方便日后查閱。第二步,摘抄和寫書評。之前已經教過怎么找重點了,用做記號的方法。把這些重點記下來后,就要在旁邊或者下面寫上自己的評論。(照抄部分前面用o標記,自己評論部分在前面用※號做標記),運用不同的符號更能區別出哪些是摘抄部分,哪些是自己的評論。我們把這種記筆記的方法稱之為“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就是因其摘抄和評論并存的特征,正如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系一樣。(是不是聽著聽著就餓了呢?哈哈哈,這樣就能牢牢記住啦!)
在這個方法中,摘抄和評論是兩個重頭戲,所以就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剖析把。
來來來,我們先對摘抄“動刀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沒有摘抄我照樣可以理解這本書,摘抄不僅費時,還占用了我的大量精力。(有這種感受的打1,沒有的打2).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摘抄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我們不是作者,因此我們不可能讀完第一遍就能全部透徹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意圖,即使有,也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要知道,想總結出完美再現作者意圖的要點是很苦難的。而摘抄不需要多考慮,只要摘抄原文就夠了。于是乎,摘抄的第二個好處就是這樣做可以加深印象。在摘抄過程中,你會發現作者有時候會把一個點重復好幾遍。這就有很大幾率是這本書的核心!!!最后我給大家介紹幾個摘抄的小技巧。首先,摘抄的時候盡量減少視線的移動,因為視線的移動中會逐漸忘記自己要寫的內容;其次,為了防止串行,可以在書上貼上標簽,或者把筆記本疊在書上,用大號別針或鎮紙固定好書籍,這樣即使不小心把書合上了也不用擔心。
摘抄重要,但摘抄的內容更加重要。只有讓自己感動的段落才值得摘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或者書最能代表這次讀書體驗的語句。
所以大家都懂我們為什么要摘抄了吧?
好了,接下來我們就要對評論“動刀子了“,在這之前我想問大家:都已經把書的重點摘抄下來了,對于這段話的思考自己知道就行了,沒必要記下來把?話雖如此,但我覺得沒有比較,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進步空間,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和作者的對比一下,感受一下作者寫的好在哪里,自己的缺陷在哪里,畢竟自己當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當你自己記下自己的思想記多后,會時不時的冒出一些新的想法,這樣看來,讀書時候獲得的感想正是原創思考的源泉。總的來說“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來做摘抄,寫評論。這樣的一本讀書筆記,是以書為媒,創造出了屬于自己思想舞臺。
以上就是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個類型的讀書筆記
第一類 剪報式讀書筆記
顧名思義,就是在閱讀雜志,報刊時覺得好的地方剪下來貼在讀書筆記上,這樣不僅省時,還容易收藏。
第二類 復印粘貼
如果是書上的內容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先做好標記,然后復印下來,再粘貼在自己的讀書筆記里。(復印的文章正是這本書最具代表性的)
讀書筆記呢,它是與書交流的證據,更是一種更好體驗讀書的媒介。即使想要重讀一本書,只要看看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就能很快找到這本書的重點。通過讀書筆記你就可以找到一本“讀了它我就可以做自己“的書。
說了這么多,大家懂了怎么做讀書筆記了吧?是不是有種想做讀書筆的沖動呢?別急,還有哦!讀書筆記做是一個過程,難道讀書筆記就僅僅只是一個讀書筆記嘛?不僅僅是這樣哦!我們還可以重讀它來提升自己,想不到吧。
想要到達這種目的呢,首先我們要學會學以致用
我先問大家幾個問題:大家有沒有重讀書的習慣?(有的扣1,沒有的扣2)好,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大家在重讀書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覺得這些內容好熟悉,但忘了到底哪些是重點,哪些不是。(有的扣3,沒有的扣4)如果,在都讀第一遍的時候,做了讀書筆記,那么在重讀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很快回憶起這本書到底講了什么?其實不然,通過寫讀書筆記,讀書已經成為了一次成功的體驗,更深的,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其次,我們要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
相信在座的各位社友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與他人交談時,內容雖是支離破碎的,但在闡述過程中,語言得到不斷整理,思想逐漸清晰。讀書也是如此,利用瑣碎的時間去閱讀,雖然每次只是看書上一點點的內容,但最后大家還是會整理這些信息并做成讀書筆記。讀書是一個輸入的過程,而寫讀書筆記,則是一種輸出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讀書筆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每個人做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每個人的讀書筆記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做讀書筆記也就是輸出來促進我們思想的整體化系統化。
僅僅這些就夠了嘛?不止哦!我們也可以在固定場景重讀筆記
不過呢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重讀筆記的習慣,而且一般在什么時候?但我們為了更好的消化書的內容,我們需要重讀筆記,可專門選一個黃金時間讀筆記吧,太浪費時間;
挑個瑣碎時間吧,又不太容易集中精神。我的建議是大家可以挑選一個不怎么重要,時段較長的時間段:比如睡前或者洗完澡后,甚至是出差的旅途上。有時候,讀書筆記還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隔幾天翻閱,也許你會驚呼,我還會有這樣的想法,過了幾個月,你會驚訝我還讀過這本書。
給自己定了歌固定時間,這樣你就養成重讀的習慣。畢竟筆記做了不看,等于沒做!所以,我們可以給自己規定一個看讀書筆記的頻率:一周一次,還是三天一次,甚至是讀完一本書一次。問題又來了,在什么地方讀比較好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的一點是重讀和看書一樣,都是需要獨處和集中精神的,我的推薦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自己家,或者公司,或者附近的咖啡館。這里給大家一個小技巧,把讀書筆記放在一個觸手可及的地方,當你覺得累了,可以拿出筆記看看,或許會有新的發現呢?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吧!書代表著作者的思想,而讀書筆記代表的是我們自己的思想,我們肯定對自己了解跟多吧!
而且,讀書筆記里大多都是自己親手記下的段落,過去會覺得很難理解,但現在就說不定可以徹底掌握了呢?一般人想要簡單回顧這本書時,會去選擇重讀讀書筆記,如果想回憶更多,會去參考書中重點段落,如果想從頭開始看,那就會去重讀原書。重讀的效果不僅僅是加深記憶,還可以譜寫自己與書之間特別的故事。甚至在重讀的時候,再做一遍讀書筆記,這些都是你的專屬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拿到一本書,這里邊肯定有難理解和易理解的部分,因此事先掃平障礙就很重要了,先從簡單的開始讀起,運用簡單的知識去理解那些復雜的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運用筆記,摘抄那些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段落,并且寫下當時自己的問題,思想和表現力。所以讀書時最好不要讓自己空手上陣,而是做好準備把過去的讀書體驗運用到今天的讀書生活中。
我們來做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吧,這樣理解起來會方便一點。我們把把讀書比喻成做菜,購書清單是購買食材,寫讀書筆記是洗菜切菜,接下來就要開火炒菜了,也就是“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思想輸出”,現在最火的輸出方式可以算得上寫書評了吧。書評,作為一個讀者對一本書的理解,里邊必定有這本書作者的思想,還附帶著讀者的思想,如果混為一灘,沒有明確的界限,那么這篇書評必定是失敗的,;如果在做讀書筆記的時候有明確的標記,哪些是書中內容,哪些是讀者自己的評論,這樣才能完整精確的表達出作者以及讀者自己的思想。
在前文也提到過,筆記更多的是我們思想的源泉,,寫讀書筆記可以鍛煉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大大提升,因此,寫讀書筆記是一舉多得的事呢!
問大家一個問題哦!在座各位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都會選擇去干什么呢?我的話就會去看書,看一些心靈雞湯之類的,或者是自己之前做的讀書筆記,但往往在那個時候能看進去的大多是自己的讀書筆記,因為上面寫的都是自己的觀點,要更好理解,而且更多的,在讀讀書筆記的時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你可以把自己不順心的事表達出來,這樣心里會感覺好多了。
大家覺得什么是創意?我認為:創意,就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不管你有多少信息,只要排列的當,就會產生千萬種創意出來。讀書筆記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集結地,這就看你怎么靈活排列組合了。
在今天的分享之前,我想問大家在做筆記的時候,用到過便簽嗎?(用到過的扣1 ,沒有用到過的扣2)好,我想問問那些用到過便簽的社友,你們用便簽都是干嘛的?
我的話,我用來穿插在書的重要部分初,這樣便于我做讀書筆記的時候直接可以找到要記的重點。還有我用便簽的目的就是整理重要段落的頁數,這也便于我讀完一本書,重新回顧的時候,輕松找到我要看的內容。那么,我們可以怎么做這樣便于我們檢索的便簽呢?我可以按照頁數排列,在后面寫上關鍵詞或是大概內容。一本書我們可以這么做,那幾本書合起來呢?同樣,在后面記上書名即可,如果實在記不下,我們可以做一個讀書筆記的檢索啊,再通過讀書筆記去找書上所要找的內容。有了便簽這一“神器”,書讀百遍不再是幻想哦!
講了這么多做讀書筆記的內容,最后還是給大家一些讀書的技巧吧,也稱之為干貨把。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匪淺把。
讀書,最忌諱的一點就是把帶有網絡的設備放在旁邊,它像一個黑洞一樣吸引著你,有些人會問如果讀書中遇到不懂的,直接上網查,不方便嗎?這時候我就很不服氣了,參考書是用來干什么的?參考書能給你一個正解,而網絡上給你的不過是冗余的信息罷了。當然啦,百科全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好,接下來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有定過雜志,或者說定期閱讀雜志?(用到過的扣1 ,沒有用到過的扣2)定期看雜志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好習慣,因為它能無時無刻的提醒你去閱讀,以一個放松的心態去接觸文學,所以雜志更像是一種傳播隱藏于生活中的智慧的媒介。大家一般多少時間去一次書店呀?(歡迎留言)我的話,差不多兩個星期一次把,不過,每次去書店,都會有新的發現,比如:一直很想要的書打折了,喜歡的作品有續集了,又看見一本便宜又和自己胃口的書。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去書店逛逛,因為那些與現代視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輸入可以讓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得到進一步的飛躍。逛過書店,把書買回來就是要讀了,可是如果是那種古典名著或難理解的書怎么辦呢?我們可以一開始去選擇入門版的或者旁邊有注釋的,這樣看起來不會太吃力,這些看完后,再去選擇看原著,就不會這么吃力了。一直讀一本書是不是覺得枯燥無味?那就換著看呀!今天看這本,明天看那本,讀過的放在書架上,沒讀過的放在桌子上,時刻提醒著自己;就這樣,讀著讀著,發現自己家幾乎被書淹沒了,是不是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還記得前幾個月,有個著名的作家到過我所在的城市做過一次讀書報告會,可惜我竟然錯過了!!!可把我氣壞了,以后大家有機會一定一定要去看這些報告會哦!因為它們能讓你收益匪淺!好兵配好槍,好書配好筆,挑一只自己喜歡的鋼筆,有能力的么百利金,派克,像我這樣的學生黨就只能畢加索,永生了。讀完一本書可不要忘記寫一篇讀后感哦!這不僅僅是讀書筆記,更是你對這本書的認知。最后,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書,它不僅僅是你的良師益友,更是人類的一篇凈土。
總結: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這本書就和大家分享這些啦。我們一起來回顧以下把,首先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其次用購書清單指明購書,接著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然后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最后還和大家分享了讀書的十九個技巧(挑重點),其中還給大家介紹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妙用讀書筆記,還強調了讀書筆記和書的重要關系。好了,我的分享結束了,謝謝大家。
(這樣就結束了嘛?手動滑稽)
我給大家留了幾道題目,想必認真聽完我的分享,這些都不是事,哈哈哈。
練習:
1. 用一個公式來概括“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2. 購書清單有什么好處?(至少三點)
3. 談談聽完這次分享后,你覺得做讀書筆記有什么用?(兩點以上)
4.我給出了哪些讀書技巧?(至少3三喲!)
5. 開放題)大家聽完這次分享,覺得對自己有什么影響,或者也可以說說自己的感悟哦!
好了,結束了,謝謝大家能夠耐心聽完我的分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