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樹苗最近迷上了吃雞游戲。
每天天剛黑就開始與隊友們酣戰,幾乎每晚都要玩到一兩點。喊她,她不理你;問她個問題,她答非所問。
唯一有答復的問題就是:“你要去吃飯嗎?”
這時樹苗總會一邊緊張盯著屏幕,一邊喊道:“幫我帶份外賣,昨天的那種。”
樹苗是個女生。是的,不要以為女生就不會癡迷于游戲。
其實樹苗本來不是這個樣子的,高中的時候是班里的尖子生,無奈高考發揮失利,只考到了一個普通的211大學(ps:再不濟也是一個211大學)。從此樹苗就開始了她的“游戲人生”,先是從最簡單的消消樂開始,后來一步步進階,逐步成為吃雞游戲中的領軍人物。
大凡大學校園里,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和各種社團。朋友們也曾想過要把樹苗拉出宿舍,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無奈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久而久之,也就隨他去了。
現在的樹苗,每天不是在上課的教室里,就是躺在床上吃雞,大學里面熱熱鬧鬧的活動,于她而言,已經是恍若隔世,充耳不聞了。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把她忘了,于是樹苗真的成為了被邊緣化的隱形大學生。
為現實所邊緣化的大學生們
樹苗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在大學校園里存在著許多為現實所傷從而一蹶不振的大學生們。
永遠做不出來練習題,永遠被導師打回來的論文,都成了很多同學心里難以言說的痛。
大學就是個小社會,當然,相比較真正殘酷的社會,大學溫和單純了不少,但是這并不能阻止校園內產生的各種矛盾。
失戀造成的心理創傷,家庭貧困引起的自卑感,錯綜復雜的舍友關系,一個個都讓一部分大學生陷入深深的沮喪感。而畢業于二流大學的不安全感,今后找工作困難的危機感,更讓一大部分同學陷入深深的焦慮。有統計指出,有將近90%的大學生曾存在過焦慮失眠的情況。
在一份調查問卷中,有60%的大學生表示,大學里面沒有交到知心朋友,認識的人雖然多,但不過只是蜻蜓點水,點頭之交,自己的主要朋友圈主要還是停留在中學階段。
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出現心理問題時,很多大學生選擇默默忍受而不是向周邊好友傾訴并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再者,雖然有知心朋友,但是遠隔千山萬水,遠水救不了近火。
同時,隨著很多大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羞于向別人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更愿意假裝堅強,一個人獨自舔舐傷口。
久而久之,他們越來越獨立,也越來越孤獨。
越孤獨,也就越倔強。
他們不再愿意去參加幼稚可笑的聚會,對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也是興趣缺缺,每天一個人,干著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存在感逐漸降低,漸漸就被同學們所淡忘。
邊緣化的同學的的存在感到底有多么低呢?
一位女性家長向我講述了她女兒的故事。女兒從小文靜乖巧,和她關系很好。平日里母女倆一月通一次電話,有一段時間突然每周女兒都給媽媽打一次電話,媽媽心里奇怪,就問她怎么了,女兒頓了一下說道:“媽媽,我再不給你打電話我擔心我會得失語癥。每天上課都是公共大教室,誰也不認識誰,上完課就走。和舍友關系也一般,平時相互能不說話就不說話,我現在每天除了和你說話就是打飯時和食堂阿姨說話了。”
說到這里,我聽出了這位媽媽嗓子中微微的哽咽。
被吃雞游戲毀掉的孤獨大學生
偶爾一日的孤獨是享受,然而日復一日的孤獨,就變成了一只殘暴的吸血鬼,時時刻刻啃食著你那根敏感的神經。
于是,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很多同學爆發了。然而,令他們爆發的,卻是游戲。
在游戲的世界里,他們暫時忘卻了纏繞在身邊的紛紜雜事,再次體會到了一把作為勝利者的快感,在游戲里,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在前不久報道的一個新聞中,一位女留學生因為和寄宿家庭關系不好,孤獨抑郁,最后發展到不去上課,每日躲在屋里玩游戲。當她的父母前去美國探望時,發現女兒屋里沒有收拾的泡面散落一地,女兒眼神渙散,正在玩著電腦游戲。父母趕緊將其帶到醫院檢查,發現她已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一時吃雞游戲的快感,就像毒藥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自己清醒時的孤獨。
于是很多大學生開始不受控制的時時刻刻沉迷在游戲當中,雖然知道這樣子并不好,但是卻毫無招架之力。
于是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沉迷在吃雞中不可自拔。這就像是飲鴆止渴,越玩游戲,現實中的矛盾就會越尖銳;矛盾越尖銳,就會越想去玩游戲。
難以迷途折返的邊緣化大學生
當小華的父母被要求進校辦理留級手續時,他們是震驚而不敢相信的。他們不相信好不容易從貧困山區考上來的兒子,為何會沉迷于游戲而全方位掛科。
記者采訪小華時,他說:“大一的的時候,大家都在玩電腦游戲啊,他們玩我也玩,可是最后考試,他們成績個個比我好,就慢慢的不理我了。我也想把成績趕上去啊,可是基礎差,趕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老師的進度。時間長了,想想反正也趕不上了,還痛苦,倒不如直接去打游戲,反正只是為了拿到一個畢業證。”
事實上,很多企圖迷途折返的大學生,最后都無功而返。大學里的很多課程,本就環環相扣,同時又晦澀難懂,靠一人之力迎頭而上的確困難重重,再加上一些同學因為成績不好而內向自卑,自己看不懂又不愿意請教,更使得追趕之路漫漫。
小華是不幸的,他因為掛科而被請家長面談。在大學里,不知有多少學生,整日埋在宿舍里打游戲,現實生活中的幾乎存在感為零。然而,他們是幸運的,每次考試都能越過60分的及格線,成為被學校看做成績合格而忽略的那一批,又被同學看做成績極差性格孤僻而忽略的那一批。
小華又是幸運的。相比較很多學校的開除政策,他又擁有了重新再來一年的機會。或許浪費了一年的大好年華,可是憑著手里的畢業證,不愁今后找到一份賴以養家糊口的飯碗。
然而,僅僅是養家糊口,這就夠了嗎?
當很多人面臨殘酷的社會,后悔當年沒有好好學習時,已經來不及了。
他們最好的時光,早已被吃雞所吞噬,再也回不來了。
微信公眾號 ?我是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