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成西九
01
有一個求雨者的故事。
相傳,有一個地方,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可是,隨著民風漸變,好吃懶做,亂砍亂伐,這幾年,居然連續大旱,幾乎沒有一點收成,于是,他們就花錢請了一個很出名道人過來做法求雨。
道人來到這里,到處看了看這個被破壞的凌亂不堪的地方,然后就指著村口的一個破舊的院子說:“你們把這個院子好好打掃一下,我要住在這里”。于是,村民非常用心的把原本破舊的院子,打掃的干干凈凈,然后等著道人做法求雨。
然而,道人住下后,一直沒有做法,而是每天都在舊院子修修補補,栽花種樹,沒有幾天功夫,舊院子居然煥然一新。旁邊的鄰居看到后,覺得太不協調,自己也不好意思了,于是也就跟著把自己的院子修整起來。
就這樣,沒過多久,整個村落居然煥然一新,就連外來的人走過來都不免流連忘返,原本無人問津的地方,居然有人來旅游來消費了。
就在他們忙著接待游客,忘記求雨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居然下起了大雨,而且正好是在要播種之前的季節,可以說這是一場及時雨。從此以后,這個地方就一直風調雨順,旅游旺盛,村民都過上了好日子。
02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要身心合一,還要與他人社會相合,還要與天地萬物相合,三個系統的完整才是天道自然。
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個村里不是缺水,而是缺德,缺心眼。
破壞了自然環境,就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
道人應該是深諳此道的高人,他只是立身行道,從我做起,用自住的小院影響整個村落。以心換心,重拾人心,重振人性。
弘一法師說:“群居,守口;獨處,防心”,與人在一起的時候,守住自己的嘴巴;在自己獨處的時候,要守住自己的心。
一位哲人曾說:“即使你獨自一個人時,也不要做壞事,而要學得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當每一個村民都從我做起,調整身心,建立一個安靜和諧的場所,就恢復了自然之道,有了呵護自然的心境與狀態,我們失去的雨也就回來了。
03
修心是一個面對真實自我的過程,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的,所以,不能做表面功夫。
我們常用“真君子”和“偽君子”來評價某個人,其區別就是能否做到“獨處,防心”。就是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哪怕就是我自己,也能做到身心合一。
《大學》中是這樣說的:“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在別人面前一副偽善的面目,別人或許不知道你的真實面目,不知道你到底都干些什么勾當,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當然,并不是說,我們在背地里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就說明我們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只是,人在沒有約束的環境里,比較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罷了。
所以,要成為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就要警惕在獨處的時候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防心。
比如,一個下決心要減肥的人,看到自己最喜歡吃的紅燒肉,就想:我就吃一次,吃一次應該不會對減肥有什么影響。可惜,有一就有二,我們總是安慰自己說,不差這一口肉。所以,不是減肥的功效不好,而是沒有管住減肥的心。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記者問一個身材保持得很好的女演員:“你最喜歡吃什么?”女演員說:“我最喜歡吃冰淇淋。”記者很奇怪,要保持這么好的身材,吃冰淇淋可是大忌。于是,記者問:“你一周吃幾次冰淇淋。”女演員說:“我已經20年沒有嘗到冰淇淋的味道了。”
要修心,就要時時警惕自己的內心,一刻也不能放松。只要你自己認為不應該做的事,就一次也不要去做。
“獨處,防心”是修煉自己修心功夫的關鍵。正是因為心不設防,蠢蠢欲動,才會萌生邪念、雜念,從而做出有違自己原則的事來,所以才要防心。
曾國藩說:“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人最難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心,但凡有心的人,有良知的人,他們是可以無論群居,還是獨處,都能做到立身行道,道法自然。也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天地,無愧于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