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讀書會,一年拆書300本,今天是第278本,《青春期大腦風暴:青少年如何思考與行動》
0.關于作者
丹尼爾?西格爾,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臨床教授。他致力于研究人際神經生物學,尤其是童年依戀模式,對人的情緒、行為和記憶的影響方面頗有建樹,并在大腦研究、心理治療和兒童教養領域,不斷有開創性的作品問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七感》《由內而外的教養》《全腦教養法》等,今天分享的是《青春期大腦風暴:青少年如何思考與行動》
1青春期的本質
青春期有四個本質特征:
一是尋求新奇事物
由于大腦回路中尋求回報的驅動力增加,青少年嘗試新事物,更全面地感受生活的內在動力也增加了,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生活中,但尋求刺激和冒險,會使他們低估危險行為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傷害。
二是積極參與社會
加強與同伴的交往,產生了新的情誼,渴望社會交往的驅動力會增強良性的人際關系。
三是情緒強烈
青少年可能會被強烈的情緒所支配,導致沖動、情緒化,有時會做出極端的、有害的行為。有利的是,情緒強烈的生活會充滿活力和驅動力,讓人激情洋溢,對一切充滿興趣。
四是不斷進行富有創造力的探索:青少年新發展出的概念思維和抽象推理能力,使他們質疑現狀,用打破常規的方法來應對問題,形成新觀念,成為創新者。
成年人要以青少年為師,因為成年人的生活一成不變,感到“被困住了”或者“空虛”,失去了尋求新奇事物的動力,感到無聊透頂,生活變得暗淡無光,甚至枯燥乏味,成年人不再運用潛力去探索有創意的生活,其實質就是失去了青春期這四個顯著的特征。
青春期是擴展邊界的時期,很多時候他們可能是構成肇事者群體,這會帶來挑戰與災禍,但這種傾向性也是生活中非常積極和重要的一部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在探索新事物的同時將造成永久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青春期兩個主要變化:一個是發育,開始感受到身體的巨大改變和情緒的激烈波動。另一個是開始脫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交往,試圖以新的方法來做事情。
與同伴的人際關系逐漸取代了與父母的依戀關系所處的主導地位。與同伴的交往對生存非常重要。青春期孩子的基本生存原則之一是更多的認同同伴而不是父母,這樣做能使他們獲得同伴的安慰。
2青春期的激情
青春期一方面像賭徒一樣的多巴胺,會刺激青少年追求新鮮事物,使得他們經常只看到眼前,而不能考慮到長遠未來。另一方面,大腦中神經回路修剪,導致他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發生重要改變,暴露出潛在的問題,使得他們與父母和朋友的觀點經常不一致。
大腦是神經元的集合,神經元通過被稱為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進行彼此間的溝通,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其水平的升高會讓青少年感到自己在活著,也會讓他們只專注于積極的回報,而不去注意或不重視可能存在的風險與不利。
青春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體現在三個重要方面:
一是青少年更容易沖動,他們會不經周密思考就采取行動;
二是青少年更容易成癮,具有成癮性的行為都與多巴胺的釋放有關;
三是青少年會形成超理性思維,超理性思維指的是青少年的思維非常刻板,看不到大局,只關注某種狀況的具體事實,卻遺漏了那些事實發生的背景或環境。基于這種思維,青少年會更看重執行某個行為后預計可獲得的利益,而不重視潛在的風險。
不能簡單的說青少年很沖動,或是激素在搗亂,其實青春期的冒險行為與激素不平衡的關系不大,而是更多的與大腦中多巴胺獎賞系統的改變以及大腦皮層結構的改變有關,這些改變促成了超理性的決策,形成了占主導地位的積極偏差。
對待青少年要尊重而不是盲目抑制。不應該通過制止來關閉某種沖動,而應該專注于積極的因素,以積極的價值為目標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關鍵在于尊重青少年追求新奇和創新的做事方法的本能需要,尊重并不意味著對行為不設限,而是承認行為背后的真正需求。
青春期大腦前額葉發生重塑性改變,大腦開始有意識,富有創造力的思考,友誼、父母、學校以及一切都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甚至在青春期我們出現了反思自己人格的能力。雖然基因決定了某些改變發生的時間,但經歷(即想什么,與朋友談論什么,如何度過我們的時間)有助于擴展思考世界的新方法。
3青春期的家庭
我們與父母或者其他照顧者的關系,被稱為依戀關系。我們的生活一直受到依戀模式的影響,依戀模式其實是大腦對我們曾經擁有的,或正在擁有的依戀關系的記憶。
安全型依戀使我們具有靈活性,能夠自我理解并輕松自如地與他人交往。這種關系就像是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港灣,苦惱和疲憊時,可以來這里尋求慰籍,它支持我們離開家去探索世界,有了這樣的起飛坪,我們可以帶著更多的熱情與力量去尋求新奇事物。
人類的依戀關系與四個s有關:為了獲得安全感(secure),需要被看護(seen),被安撫(soothed),并且處境必須是安全的(safe)。
嬰兒成長中,人際關系的安全感會被內化到大腦中。對自己感覺良好,對與他人的交往感覺良好,知道需求會得到滿足,與能夠讀懂我們的心理、體會我們的情感并能夠滿足我們需求的他人建立起關系,這種堅實的自我感覺來自安全型依戀模式。
依戀模式是對你如何適應與生命中重要他人的關系的總結,它是你對真實生活事件的習得性反應。
依戀模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安全型依戀,另一類是不安全型依戀。不安全依戀模式主要包括回避型、矛盾型、紊亂型
回避型:這種模式下,我們可能會覺得與其他人也沒有什么感情聯系,甚至也觸及不到自己的情緒需求,這就是回避型依戀關系所形成的分離的自我。
(研究者讓照顧者與嬰兒分開,當照顧者回來時,嬰兒會躲避她們,而不是到他們那里尋求安慰,這種不安全,依戀的形式被稱為回避型依戀。
這種模式下,你會對自己說,我不需要從這個人那里得到任何東西,因為我知道他什么也給不了我,你學會了講自己的依戀需求減到最少,)
矛盾型:矛盾型依戀父母給予孩子的看護,安撫以及安全感是不穩定的,父母重新回來時,嬰兒會粘著他們,因為他不確定父母是否會滿足他的希望,獲得安慰的需求,也許會,也許不會,最好抓住他們不放。
紊亂型:依戀對象讓你感到恐懼,使你在很多方面都變得脆弱不堪,很難平衡自己的情緒并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甚至很難在壓力之下保持頭腦清醒。
為人父母,我們必須理解自己的童年,這樣我才能為我的孩子創造安全的依戀關系,同時我也要教養我自己,意味著我必須承認我較年輕部分的心理狀態有著被看護,被安慰和感到安全的需要。我童年時的安全感依然存在,它完好的保存在我的心里,在照顧孩子成長過程中,它也會自然而然的滿足年輕那部分我的需要,而年長那部分的我對孩子的照顧,以某種方式讓年輕那一部分的我獲得了安慰。
一生之中,我們既有機會在年輕時接受那種關懷,也有機會在青春期和成年期時給予那種關懷。
4青春期的挑戰
青春期的青少年能開始以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與他人互動,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作出決定和承擔責任,所有這些改變,意味著保持內心平衡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如果必須用一個詞來總結所有有關什么樣的教養,有助于為兒童和青少年成長創造最佳條件,那么這個詞便是當下感。當下感包括客觀如實的感知正在發生的事情,接納自己的內在世界,感知他人的內在生活。
家長無法掌控孩子將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關鍵在于要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開放和接納,尊重青少年的意愿,在經過所有這些不可測的階段和體驗后,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
青少年的同一性問題(也就是我們是誰?以及什么對我們是真正重要的)將開始成為他們的思考、寫日記、與朋友交談以及學術工作的核心主題。
關于愛,研究者海倫?費雪提出有三種類型的愛:
第一種類型的愛就是愛情,第二種類型的愛是性欲,第三種類型的愛是依戀
一個人有可能擁有這三種類型的愛,如果一個人即是你的戀人又是你的性伴侶,還是你的依戀對象,那么你擁有的簡直是像中了彩票頭獎一樣的人際關系。
活在當下,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內心發生了什么,讓你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你是自己依戀的對象、親密的伴侶,也是自己的支持者與向導,無論發生了什么,你都可以與自己分享,你也是這樣與你的好朋友相處的,當你把自己當做最好的朋友時,這也就是你應該對待自己的正確方式。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出乎意料的思想和行為所做出的回應很重要,否則我們可能會不知不覺中讓他們感到被評判,被譴責,甚至被無視。有關性格的研究顯示,孩子最終的發展結果不在于孩子有什么樣的性格,而在于父母對孩子獨特個性的接受程度,中立的不評判的觀點態度非常重要。
5第七感工具
第七感是“看到”或知道內心的能力,包括三種基本技能:
第一種是洞察,即感知你內在心理生活的能力。洞察讓你知道你現在是誰?你曾經是誰?以及在不遠的將來你想成為誰?洞察將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系起來,給予你完整而情緒的自我感知。
第二種是共情,也就是感知另一個人內在心理生活的能力。共情能使我們能夠從另一個人的視角出發,設身處地的想象他的內心,共情是通往慈悲與善良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社交商的關鍵。
第三種是整合,也就是將事物各個不同的部分組合成一個內部互相聯系的整體。
領會他人的情感、想法、記憶、信念、態度和意圖,會讓對方“感到被感知”,稱為“人際時間”,是開啟良好人際關系的關鍵。青少年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在人際關系中找到強烈的存在感,這或許就是為什么友誼對青少年特別重要的原因。
思考其他人的內在生活,參與反思性對話,了解另外一個人行為之下的心理,我們便和其他人聯合在了一起,自我感覺得到了擴展,生活變得很充實。正是反思使我們能夠創造出至關重要的被他人感知的體驗。
反思不僅能夠改變整合性成長的時間,還能改變成長的深度和豐富性,反思你的內在世界,那意味著你感知并意識到身體、情感、想法、記憶,無論你的主觀體驗出現什么,都讓它進入你的意識,坦然面對他,這就是內在反思。
人只要是以尊重友善的方式表達內心世界,那么任何想法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尊重意味著我們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不會把與我們不一樣的人推開,而是努力促進彼此的溝通和交往。
情緒的作用就像人生旅程的指南針,情緒也是衡量什么事情具有重要意義的內部方法,它來自我們甚至都意識不到的地方。不安全依戀模式的核心都存在著情緒,情緒本身是一種過程,它不僅發生在我們內部,也發生在人與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