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早吃了飯,帶娃去圖書館轉轉,說不定能碰上什么活動,也好湊個熱鬧。
路面濕了一層,不知什么時候下過雨。樹木都長的很旺,除了那些葉緣泛黃的瘦竹。蒙古櫟讓我尤為關注,新葉早已長開,取代了經冬不落的枯葉,五六叢枝干抱團,蓬勃蔥蘢。娃也記住了樹名,每次問都答的上來。
天色陰而不暗,白色云塊堆積如棉,一些灰色云絲游移其間。這樣陰陰涼涼的天氣給了周末,真是老天賞臉。
穿過緊挨著的小區,圖書館就到了。
來的早的好處就是,人少,安靜,可以挑喜歡的位子坐下。
拿了兩本,想讓娃自己看,娃不愿意。我只好打開書,先講一會兒再說。沒講幾頁,一人過來說一會兒有講故事的活動,可以參加。我一聽來了精神,不用我講了。
快到十點,我拉著娃去活動場地,也就是圖書館三層的活動室。以前也看過這里舉辦活動,有次想進不讓進,年齡不夠。這次好了,聽故事不分長幼。
門口簽完字,找個合適的位置做好,我們來的還算早,坐在第三排,給娃調高了座椅,等著開場。
開場前十分鐘,在主講人提醒下,大家紛紛帶娃去衛生間,或者喝水,準備完畢后,故事開始了。
第一個故事是一個媽媽帶著女兒一起講的。故事名字叫《鯊魚斗火車》。
說是斗,其實是比賽。故事是這樣的,兩個小孩一起玩,一個拿出玩具箱里的鯊魚,一個拿出火車,故事的主角由此變成了鯊魚和火車,接下來就是他們的較量。
媽媽和女兒分別扮演鯊魚和火車,進行一系列比賽,跳水,吃披薩,賣汽水,開火車。每次問誰贏了,小觀眾們都回答的很響亮,踴躍的還領了禮物。
娃雖然不清楚誰贏誰輸,也跟著回答。看著別人領了禮物,娃問我:“我怎么沒有禮物啊?”我說:“別急,一會兒就有了,你旁邊的幾個小朋友也沒禮物呢。”
我們坐在右側,發禮物的一直在左側,發不到我們。
第一個故事在啟發式的提問中講完了,該第二個媽媽上場了,就是上面照片中門口那位阿姨,個子挺高的。
如果說第一位表現還有些優雅含蓄,這第二位的表現就是激情迸發活力四射。
第二個故事叫《顏色的戰爭》,戰爭當然需要激情和活力。
是誰挑起了戰火呢?肯定是爭強好勝,性格火爆的一方,比如紅色,太活潑好動了,太不省心了。
黃色也有明亮的個性,不怵紅色。藍色是不瘟不火,你急于跟它確認個眼神,它半天才抬頭,就是這么冷。
三原色的戰爭,沒有輸贏。紅黃變橙,黃藍變綠,紅藍變紫,誰也沒有把對方打趴下,誰也沒有馴服對方。
第二個故事我比較喜歡,有知識也有道理,主講人的跳來跳去沒有白費。
故事講完,小朋友們被邀請上臺做游戲,想借用蘿卜蹲游戲讓大家多熟悉顏色的變化,結果年齡層次不一,有人懂有人不懂,沒有做好。
最后,熱情似火的主講人帶大家跳了一段舞,活動宣告結束。
娃還記得禮物的事,幸好還有,出口處領了兒童畫報。雖然不是娃想要的,但打開看了,娃竟然上癮了。
我看的頭暈,是漫畫,植物大戰僵尸,每一篇畫的滿滿的,一開始不知從何看起。
回到家,娃沒事就去翻,后來鬧著要講,我慢慢也看明白了,有點意思。
中午照常難以入睡,娃還在墊子上玩,翻翻書,玩玩具。過了沒多久,娃推開臥室門,又哐當關上,我猜肯定是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