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為什么語文思維很重要?就拿作文開筆思維來說,很多孩子居然不知道,你寫什么不是由你自己決定的,而是由你的作文題目和出題人提供素材決定的,最基本的常識不知道,造成很多作文直接跑題。
? ? ? ? 比如有個孩子的作文題目是《老街的陽光》,看題目就知道,這篇文字“老街的陽光”是線索,交代了寫作的地點,同時“陽光”有雙重含義或者象征意義是行文核心。文題如眼,而這個同學只有最后一段寫到了“老街的陽光”,當然贏得不了過高分數。
? ? ? ? 還有孩子們寫《課堂上的風景》,很多孩兒不品味標題,直接下筆,造成文不對題。這里只說一個構思方向,“課堂上”不是“課堂里”,一個“上”字就把此文托起來了,隱隱告訴你,此文寫作對象值得商榷。“風景”屬于靚麗,而教室里最靚麗的不應該是學生,因為教室的主導權在老師那里。所以此文破題大體是“老師是教室里最靚麗的風景”,也就是塑造獨具特色的老師形象,是最好破題的,也最好構思。很多孩子直接寫課堂里的熱鬧趣事或者教室一角的風景,就是沒有品讀題目的基本作文構思思維的直接體現。
? ? ? ? 再比如某個材料作文,“深谷里,百合不顧野草的嘲笑,努力生長,終于開出美麗的花朵,活出了生命的價值”,很多同學都注意了“百合”“野草”和“生命的意義”,結果還是沒寫對,為什么?因為本素材還有一個核心要素“深谷”,深谷是環境,惡劣環境之“百合”與“野草”。切合主題一類文,符合主題二類文,很多同學開筆就已經敗了。
? ? ? ? 很多孩子,已經初三甚至高三了,還不懂最基本的作文構思原理,那就是你寫什么不是由你決定的,而是由題目和素材決定的。
? ? ? ? 語文不是難,而是很多孩子學不明白,不知道思維積累的方向,不明晰閱讀理解的基本答題原理,不明確作文的成文思維。一切沒有方向感的學習必然一團亂麻,時間久了必然習慣性逃避了,沒有喜歡被虐的人,長時間努力沒效果大多數人選擇放棄,成就感的缺失是大部分孩子放棄語文的理由。
? ? ? ? 所以語文學習,應該先從小學積累開始,初中思維形成鋪墊,高中整合思維大成。假如錯失了學習語文的良機,那就得從學習語文思維開始,有了思路就不討厭,不討厭則能溫養基礎知識,基礎知識的溫養加思維積累的共進就可以讓一個孩子語文由弱變強。
? ? ? ? 學語文就是如此,語文沒有難題,只有不會的題?;A知識、基礎思維、心的安靜,鐵三角一個環節都缺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