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柯慕賢(德國駐華大使):“德國的教育宗旨是使學生成為能獨立思考的、有創新能力的人。”
?? ? 創新是德國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 ? 德國創新教育的特點:
? ? ?(一)自主多元的課程設置??
? ? ? 中學課程涉及的領域較廣,重視基礎性關鍵技能的培養和價值觀教育,強調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如:把新技術作為學科基礎,在中小學課程中有計劃地滲透新技術知識,使學生在各門課程中都能接觸新技術的進展。
? ? ? ?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身心潛能,使其通過自主參與獲取知識和技能,自主感知自然事物和社會現象,并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進取態度和掌握未知世界所必備知識的方法。
【感悟1】? 學校課程樣態——立意高遠、切合實際、與時俱進、開放多元的課程設置,豐富多元、品質優良的課程資源,生涯規劃+專業引領+自主選擇,選課走班、深度學習、多元評價。課程與教學注重與生產、生活、科學實驗、科技創新結合,注重拓展、遷移、應用,追求融會貫通。如:學科拓展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項目式學習課程、STEM課程、大學先修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如:社團活動課程:模擬聯合國、模擬達沃斯經濟論壇、模擬WTO、WHO、UNESCO等
? ? ? ?(二)實踐性強的教學活動
? ? ? ? ?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倡在現實場景中開展教學活動。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 ? ? 如:1994年開始推行的、成效卓著的“Junior”計劃。它為中小學學生經營微企業提供了操作框架。學生微企業設置市場營銷、采購、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各部門的崗位。這些微企業的產品必須是原創的、符合市場需求、并按市場規律定價。“Junior”計劃中還包括國家甚至國際性貿易集會、國家或地區級的創新創業比賽。參與項目時,學生像真正的企業家一樣進行實踐:售賣股份、進行市場調查和創造產品與服務。
? ? ? (三)注重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
? ? ?項目方案作業(Projekte Arbeit)——?德國中學生平均每人每學期要做4至6個項目方案課堂報告。根據教師指定的內容,學生必須自己定選題、搜集資料、消化吸收、寫成論文最終在課堂上作報告,整個過程都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或以小組分工的方式合作進行。項目方案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閱讀量、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都很高。研究表明,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聽和看的渠道只能吸收50%的信息,動手參與則能吸收90%。
【感悟2】學生的創新素養并非教師直接給予,而是源于良好的教學環境下的自由發展。要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民主、平等、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自由表達想法和創意。多采取小組討論、師生質疑和共同學習等形式。要構建開放多元的課程體系。鼓勵學生在圖書館度過課余時間,圖書館經常性開展讀書分享、報告講座、座談交流等活動,定期邀請校外專業人士(各領域專家、學者、教授)參與學校教學活動,以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突破常規內容和方法的局限。要構建科學的評價模式。創設多元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