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活動中,我們能夠很自然地呈現自己的一些“樣子”,也能夠很直接地看到其他人的品質,然后發現差距。
周日,參加一個戶外登山活動,坐在大巴車上,導游就提前打了預防針,這次的登山幾乎集中在80、90后,都算年輕,所以走的路線相對有些難度,都是自己踩出來的路。
整個團隊中有那么一對80后夫妻,帶著剛滿3周歲的兒子來參加,一路上踩著河中石頭走已是不易,再經過幾處陡坡,普通人都要借助雙手輔助,一對父母要抱著孩子這么爬實在是不得不感嘆父愛如山。
贊嘆同時,要說的是人和人之間的互助,不管這一家三口前后的隊員是如何變換,大家都會有意識地能幫則幫,前面的接過孩子,讓父親爬上后再將孩子交給他,或者先讓父親上去,由母親或者其他隊員將孩子遞上去,就這樣,這一家三口完成了一天的行程。
旅程中能看見很多溫暖的時刻,也最是能發現自己弱點的時候。
某一段路上,在我之前的是一個長相清秀的女孩,一邊走一邊會細心地為后面的人將一些橫生出的枝杈給折下或繞向其他方位,然后繼續和朋友往前走。
自己走的時候,也許會想要拉扶一下后面的人或者提醒旁人要小心,卻沒想過要幫人除去一路上的“小障礙”,走在她后面的那一段路,我總不自覺地去觀察她的這些行為。
她教會了我一些東西:想的到的、力所能及的、正確不傷害人的事情,可以做了,不是為了別人理解,而是自己該養成的為別人著想的品質。
登山中互幫互助的人很多,走在攀登的路上,偶爾遇上不那么順溜的路,需要抓著枝蔓或者摸著石頭走,身邊領隊的人會熱心地問:“你的水可以放在我書包里,這樣你比較好走”,這一句很頻繁,也讓人覺得這人真熱情。
對比別人的熱情,我還很欠缺,我常說的是“需要我幫你嗎?”或者“小心哦”“沒關系,我幫你吧”,表達出的善意中總會自行帶點冷空氣。
看過一群人的怎么親近和相處,能學會:不是微笑不夠,而是熱情不足,敘述地更清楚,話多些,信任多了,距離親近了,助人才能更成功。
活潑開朗的人好像總是自帶閃光點,朋友很有魅力,本想安安靜靜地過完這一天,有她在身邊,一整車的人在結束了一天后便全都知道了她這個“小仙女”。
她總會冒出很多話,也很能四處瞎跑,再看看自己的狀態,主動與人聊天的次數不多,坐在車上,身邊陌生的男孩問了句“今天會不會覺得累?”“會,很累”“······”,一句話就把天聊死,沉默之下自己就聽歌閉目養神。
假設一下,如果沒有朋友,這一天大概我也就這么安靜地過去了;有了朋友,這群隊友們也就記住了小仙女身邊的兩個小伙伴。
低調也許會有人記住,但絕不會一整車的人都記得,這就是陽光熱情有活力人的性格魅力,旅行中需要有這樣的一些人存在,她們在,笑容會很多;而付出也有回報,收獲的當然就是人氣和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