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奇葩說》的一個辯題:在外地,工作受委屈應不應該向家里人說?我和小姐姐也發生了爭執。
就像小姐姐說的,我從小獨立,自立,喜歡把什么事情都藏在自己的心里,像極了這場辯論賽里面的反方;而小姐姐從小就有來自父母的關愛,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全部一股腦的拋給家里,就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子,所以她無比支持正方的觀點,甚至為此興沖沖寫了篇文章,告訴媽媽,她是什么都跟家人分享的好寶寶。
今早,我又把這期節目重新看一遍。發現,其實正反方說的都有各自的道理。
就像高秋梓在最后說,“我的爸爸是要我飛,她在底下護著我,飛下來,也有人接。”而另一方的董巖磊卻站起來反駁,“你說你的爸爸能接住你,可是我的家里沒那個條件,我爸爸接不住我怎么辦?”
雙方都沒有錯,只不過,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以及個人的處事態度不一樣罷了。
和以前一樣,講幾個故事吧。
1
雪是我中學同學,家里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不管家,所以家里,基本是由年邁的奶奶照顧。
初中時,我倆一個班,到了高中,我倆是鄰班。
高二那年,一次自習課。不經意地一次抬頭,我看見雪發瘋似的從教室里跑出去,剛好經過我們班。
出于本能,我也便跟著跑出去。
我出去的時候,她正蹲在地上,哭得很小聲,眼淚卻大滴大滴地往下掉。
我沒有問她怎么了,而是把她從地上拉起來,說,“走,咱倆下去走走。”
我倆在繞著操場慢悠悠走著,終于,她停止了哭泣,開始跟我講話。
她不停地給我講她爸爸,講她爸爸對她有多好,為了掙錢有多辛苦,她說她好后悔,后悔這次來學校之前還因為自己的小孩子脾氣,和爸爸吵了一架。
她說,她以后沒有爸爸了。
原來,她爸爸在工地上干活,出了事,命沒了。
雪的家庭環境不算好,一家好幾口,全指著她爸爸一個人來維持。
雪曾經向我吐槽:恨極了她媽媽,天底下為何有這樣狠心的媽媽?從生下來就沒有照顧過他們,都是奶奶在操持這個家。
雪一直是那種,很懂事的姑娘,這一點,像極了我。只是總覺得,她比我,更加倔強。
而那件事之后,她變得,更加堅強了。
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機會,知道她住的地方離我不遠,我們便約出來見了個面。
閑聊的過程中,我知道她對目前的工作不是很滿意。我也告訴她,我可能就要辭職了,雖然在外人看來這是份很不錯的工作,可是這只是看起來,而我,不想繼續將就了。
那時候,我并沒有告訴過家里人我的委屈,我想,倔強的她,應該也沒有。
畢竟,這樣的事,跟年邁的奶奶說了,徒增的,只是一份擔心吧!
2
這個故事,我只能來講小姐姐了。(至于原因,看來我要寫到下一篇文章了)
小姐姐就是我親姐,可是在我印象中,似乎從來沒有認真的叫過一聲“姐姐”。
為什么?可能就是因為她一點都不像姐姐吧。
但是這個不怪她,誰讓她從小就是公主呢?后來,即使沒有了公主的條件,她還是傲嬌得不行。
我總覺得,我姐不懂事。因為似乎在我的印象里,每一次她向我媽吐槽,都會讓我媽心里難過好一陣。
高中時代,她早戀,交了個男朋友。可是后來怕影響學習,也因為其他原因,跟這個男生分了手。可不知怎的,這事后來還是讓我媽知道了。做父母的當然是希望孩子在高三這個關鍵時期能夠靜下心好好學習,于是她們進行了一次討論。
討論的內容我不清楚,只是,后來,就看見我姐怒嚎著從我媽屋里走出來,而我媽則哄著眼眶耷拉著腦袋坐在床上。
過了不知道多久,我媽用信紙寫了一大段話,讓我轉交給我姐。
母女當然沒有隔夜仇,后來,這件事情再沒有被提起,至少我沒聽見。但我知道,很長一段時間,我媽心里會想著這事。
工作后,我姐更是經常因為工作任務的繁瑣,不和善的領導,以及,不滿意的工作環境向我媽抱怨。
尤其這兩年,頻繁換工作,加上中間有一段時間待業,這些,我媽都知道。
當然,跟媽媽抱怨的好處就是,除了得到了媽媽的安慰,更加有了,不向家里交錢的權利。因為我媽媽知道,她沒錢。
所以,有一次回家,看到她正哭著跟媽媽說自己工作時怎么受委屈了時,我就對著屏幕說道,“出來工作,誰還不受點委屈,她做的是培訓行業,這一行更加辛苦,我做了兩年了,我能不知道嗎,可是我什么時候抱怨過?”
掛了電話,我還跟小姐姐理論:受一點點委屈就把你氣成這樣,你要是做我的工作,跟外教吵架,跟孩子斗智斗勇,跟奇葩家長辯論,你還不得氣瘋啊,是不是得天天跟咱媽訴苦啦?
小姐姐也是振振有詞:我這么做,就是想和家人分享我的喜怒哀樂。我受了委屈,不跟家里人說,跟誰說啊?在家人面前,可不就是孩子嘛?
也許,在小姐姐看來,受委屈了就向家里人抱怨,這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畢竟,她一直是家人眼里的孩子嘛。
3
比起單純的討論要不要跟家里人說自己的委屈,我想,高曉松的回答才更加符合人之常情。
他說:我們不可能跟父母斷絕關系,跟父母的關系永遠不可能斷絕。但是我們跟父母的關系會變,你不可能一輩子都跟父母是親密關系。如果你一輩子都跟父母是親密關系,那你真正的那個親密關系在你心中是什么地位呢?
仔細想想,是不是很有道理?
就像我一個朋友,未出嫁之前,她就是家里人的孩子。很粘父母,什么話都會父母講。
可是不久前,她結婚了,和那個談了七年戀愛的男朋友結婚了。
你們說,婚后,她還會大事小事都向父母訴苦嘛?
就像曉松老師的一句玩笑:你以后有孩子了,孩子不聽話怎么辦?你打電話給你爸,跟他說,‘你孫子,真孫子’?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大概就是這樣。
你可以陪著他走一段,但是永遠不可能走一輩子。
父母把你撫養長大,已經完成了他們的義務。成人后,你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而父母,終于不再需要為你操心勞累,為什么他們的生活里,必須以子女為主角呢?為什么不是父母向子女訴說委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