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昨日谷雨,也有了新的選擇和開始。
古琴,我在2012年就開始,當時候找老師也有我的執念,總覺得彈古琴的人要有一些人文墨客的儒雅和嫻靜感,在古琴展會中無意遇見了吳老師,他正在跟人談論琴的不同韻味,我聽著還覺得蠻有意思,后來被他的梅花三弄所折服,更重要他彈琴時沒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平穩投入,當即我就決定跟他學習。后來才知道他是吳門派的嫡孫,從小被熏染。從此后,我也踏上了習琴之路,兩年多往返于兩個不同城市,樂趣滿滿,也跟著老師學習香道,從雜香到檀香進而沉香,從此只停留在天然沉香上,享受著這豐富的香韻,沁人心脾。
那時的自己,有很多的焦慮不安,維持生計,學習專業知識,發展事業,很多時候,只是在表面上彈奏,用了手指而沒有動心和安心,無法感受琴音的沉入,只是完成任務,學會曲子而已,終究因為沒有用心,也有越來越多的漏洞,無法再進入更高階段的學習,就此逐步中斷。
時隔多年,去年年底,看著擱置太久的琴,想著是否可以重啟,我依然會惦記,于是,尋找適合的學習途徑。
刷視頻,偶然看到一個老師,覺得還不錯,于是報名參加了入門學習,這也是我破天荒的把工作停下,全力以赴,并且還趕上去年的第一場大雪,這是多么的熾烈。
入門班,我也感受到了主辦方的熱情,師姐們都熱心的在旁輔導,第一天晚上其他老師的開啟儀式讓我有點納悶,好像進了一個什么洗腦營,我也說服自己接納就好,每個人不同,聽著他介紹主角老師的過往,做著一些所謂的靜心,合作的游戲,三天很快過去,回到家開始學習,只是看老師的錄像,但有比我們早學幾年的師姐會幫我們看作業,往往被他們的付出所感動。三個月的入門學習很快就結束,面臨著選擇。起初,我想著這是一個陪伴的團體,也可以督促自己學習,我是想深入學習古琴的,我也猶豫,年齡大了,是否能堅持,萬一有啥,這六萬元就像打水漂了,又想自己可以健康長壽啊,學到老活到老,不也有八九十的老太太彈古琴嗎?為啥要這么限制自己呢?一番斗爭,確定終身會員。
一下子付費需要等幾天,理財產品到期,順口問一下是否可以分期,說可以。于是被要求寫申請,還得提供收入證明,消費證明,這就讓我很不爽,我理解他們的擔心,擔心學員不承擔等,這也激發了我個人的議題吧,人跟人相處不是該互相信任嗎?確實,不守信用的人太多,可能我無法接受被這么對待吧,算了,此處不留人還有更適合我的,于是,我果斷拒絕繼續,就這樣吧。我不喜歡太商業,缺少了些人文的部分。
繼續尋找我要去的地方,留意幾個過去買的課沒有用,想著現在可以再繼續,但總覺得少了些啥,我也需要有個陪練者,幫我看看我的問題,可以給與更多支持,同時,我也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圈子,繼續找,發現一個視頻號,挺干凈的,也沒有那么有名,安靜的做著他要做的事情,踐行著他對古琴的理解,于是就選擇了新的機構。
聊下來,他對古琴的理解以及對學習古琴的理念,與我所追求的有些共鳴,真是幸運,總感謝老天爺對我的眷顧,冥冥中遇到對的人真的太重要了。慢慢學習,逐步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琴人,帶著人文氣息有韻味的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