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認知過程
感覺
概念: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
種類:外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
? ? 內部:機體覺;運動覺;平衡覺
感受性和感受閾限:
? 絕對:最小刺激
? 相對:最小差異
特性:
? 相同:感覺適應(eg: 明適應和暗適應)
? ? ? ? 感覺對比:同時;繼時;后像(正負)
不同:相互補償;聯覺
知覺
概念: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
種類:時間
? ? ? 空間
? ? ? 運動:真動
? ? ? ? ? ? 似動:動景;誘發;自主
錯覺:對客觀事物不正確反映的知覺
幻覺:沒有外界刺激條件下出現的虛幻知覺
特性:理解性
? ? ? ? 功能:幫助對象從背景中分隔出來,使知覺更加清晰
? ? ? ? ? ? ? 有助于整體知覺事物
? ? ? ? ? ? ? 產生知覺期待和預測
? ? ? ? ? ? ? 提高知覺效應,形成事物表象
? ? ? 選擇性
? ? ? ? 客觀因素:刺激物的絕對強度;對象和背景的差異性;對象的活動性;刺激物的新穎性和奇特性
? ? ? ? 主觀因素:知覺有無目的和任務;個體已有知識經驗的豐富程度;個人的需要、動機
? ? ? 整體性
? ? ? 恒常性
注意
概念: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分類: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無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對一定事物的注意
? ? ? ? 條件:主觀:人本身的狀態
? ? ? ? ? ? ? 客觀:刺激物的特點
? ? ? 有意注意(隨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動對一定實物的注意
? ? ? ? 條件:明確活動的目的和任務
? ? ? ? ? ? ? 發揮意志努力和干擾作斗爭
? ? ? ? ? ? ? 培養對事物的間接興趣
? ? ? ? ? ? ? 保持穩定的情緒
? ? ? ? ? ? ? 建立穩定的工作習慣
? ? ? ? ? ? ? 結合外部活動與智力活動
? ? ? ? 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關系*
? ? ? 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品質和影響范圍
注意范圍(廣度):在同一時間內,一是所能清楚把握的對象的數量
影響因素:注意對象的特點;活動的任務;個體的知識經驗
注意的穩定性:注意集中在一定對象上的持續時間
影響因素:注意對象的特點;主體的意志力水平;個人的主觀狀態
? 注意的分散: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對象所吸引的現象(被動、無意識)
注意的轉移:個體根據新的任務,主動把注意由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主動、有意識)
影響因素:對原活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新注意對象的吸引力;明確的信號提示;個體的神經類型和自控能力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不同的的對象,同時從事幾種不同的活動
影響因素:至少有一種是高度熟練;活動間有內在聯系
記憶
概念:過去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人腦對經驗的識記、保存和再現的過程
分類:
(內容)形象
? ? ? ? 語義
? ? ? ? 動作
? ? ? ? 情緒
(保持時間)瞬時記憶(感覺記憶)
? ? ? ? ? ? ? 特點:時間極短;容量較大;形象鮮明;信息原始
? ? ? ? ? ? ? 編碼:信息的物理特征:圖像記憶和聲象記憶
? ? ? ? ? ? ? 影響因素:模式識別;注意
? ? ? ? ? ? 短時記憶(工作記憶)
? ? ? ? ? ? ? 特點:時間很短;容量有限;意識清晰;操作性強;易受干擾
? ? ? ? ? ? ? 編碼: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
? ? ? ? ? ? ? 影響因素:覺醒狀態;組塊;加工深度
? ? ? ? ? ? 長時記憶(永久性記憶)
? ? ? ? ? ? ? 特點:容量無限;保存時間長久
? ? ? ? ? ? ? 編碼:意義編碼:表現編碼和語義編碼
? ? ? ? ? ? ? 影響因素:編碼時的意識狀態;加工深度
(儲存內容)陳述性記憶
? ? ? ? ? ? 程序性記憶
過程:識記、保持、再認(編碼、儲存、提取)
識記:
? 分類:(目的性):無意識記
? ? ? ? ? ? ? ? ? 有意識記
? ? ? ? (方法):機械記憶
? ? ? ? ? ? ? ? 意義記憶
保持與遺忘
? 遺忘
? ? 規律:艾賓浩斯曲線:先快后慢,負加速型
? ? 影響因素:學習材料的性質;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的大小;記憶任務的重要性和長久性;識記方法;時間因素;識記者的態度
? ? 原因:(理論)
? ? ? 消退說(亞里士多德——桑代克)
? ? ? 干擾說: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詹金斯和達倫巴希)
? ? ? 壓抑說(弗洛伊德)
? ? ? 提取失敗說(圖爾文)
回憶和再認
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主動性
立即學習材料的意義
對學習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重視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及時復習;合理分配時間;分散與集合相結合;反復閱讀和試圖回憶相結合;方法多樣化;多種感官參與
思維
概念: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
特征:間接性;概括性
種類:
? (發展水平)直觀動作;具體形象;抽象邏輯
? (邏輯性)直覺思維;分析思維
? (指向性)聚合思維;發散思維
? (創造程度)再造思維;創造思維(流暢;靈活;獨創)
? (依據)經驗思維;理論思維
想象: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
分類:有意想像/無意想象;
? ? ? 再造想象/創造想象
? ? ? 幻想、理想和空想
功能:預見;補充;替代
培養想象力的方法:觀察;思考;學習;訓練;幻想
問題解決:
概述:為了從問題的初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采取的具有目標指向的認知操作的過程
特征:目的性;序列型;認知性
一般過程: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關鍵);檢驗假設
影響因素:問題特征;遷移(正負);定勢;功能固著;原型啟發;動機強度
2、 學習概述
學習的概念
概念:廣義:(人和動物)在生活中憑借經驗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相對持久的變化
? ? 狹義:人類學習,在教育者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
實質: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練習或反復經驗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比較持久的變化
*both and
? 結果和過程;外顯行為和內潛行為;由經驗引起;變化持久;由壞向好,由好向壞
知識的學習
知識的類型與表征
類型(功能):陳述性(描述性);程序性(操作性)
表征存儲:
陳述性知識
? 形式:命題和命題網絡;圖式
程序性知識
? 形式:產生式(如果那么)和產生系統
知識學習的種類
(頭腦內知識復雜程度)
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關系)
下位學習(類屬學習)
上位學習(總括學習)
組合學習
知識學習的過程
知識學習一般過程:理解;鞏固;應用
陳述性知識學習一般過程:獲得;保持;提取
程序性知識學習一般過程:陳述性階段;程序性階段;自動化階段
知識直觀與知識概括
知識直觀:學習者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觀信息進行加工,從而獲得感性知識的過程(實務;模象;言語直觀)
知識概括:感性概括
? ? ? ? ? 理性概括
? 措施:充分運用變式;進行科學的比較;適當運用正例和反例;啟發學生進行自覺的知識概括
技能的形成?
技能及其分類: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1. 操作技能(動作,運動技能):通過學習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
特點:客觀性;外顯性;展開型
形成階段:操作定向(認知階段)
? ? ? ? ? 操作模仿
? ? ? ? ? 操作整合
? ? ? ? ? 操作熟練
培訓要求:準確的示范和講解;
? ? ? ? ? 必要而適當的練習;(關鍵環節)
? ? ? ? ? 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 ? ? ? ? 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2. 心智技能(智力,認知技能):借助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 特點:對象具有觀念性;執行具有內潛性;結構具有簡縮性
? 理論:原型定向
? ? ? ? 原型操作
? ? ? ? 原型內化
? 培養要求:激發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 ? ? ? ? ? 注意原型的獨立性,完備性與概括性
? ? ? ? ? ? 根據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言語
? ? ? ? ? ? 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
3、 學習動機
含義:引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將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推力;拉力;壓力)
構成:學習需要:內驅力
? ? 學習期待:誘因
功能:激發;指向;維持
分類:內部動機/外部動機
? ? 高尚動機/外部動機
? ? 遠景性動機/近景性動機
? ? 直接動機/間接動機
? ? 奧蘇泊爾成就動機分類:
? ? ? 認知內驅力
? ? ? 自我提高內驅力
? ? ? 附屬內驅力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倒U型(耶克斯和多德森)
學習動機理論
行為主義強化理論(巴普洛夫;斯金納):強化能促進學習動機
忽視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識和理解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成就動機理論(麥克里蘭;阿特金森):趨向成功的傾向;趨向失敗的傾向
成敗歸因理論(維納):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釋與評價
六因素: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外部環境
三維度:內部與外部歸因;穩定與不穩定歸因;可控與不可控歸因
自我效能感理論(班杜拉):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從事某一活動的主觀判斷
影響因素:自身成敗經驗(主要)、他人觀察、言語勸說、情緒和生理狀態
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培養:了解滿足學生需要,促使動機產生
? ? ? 重視立志教育,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 ? ? 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 ? ? 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 ? ? ? 步驟:了解學生歸因傾向;進行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對成敗歸因;引導積極歸因
激發: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教學;
? ? ? 根據作業難度,控制動機水平;
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 學習遷移
概念: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習得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存在于內部外部)
分類:(結果):正遷移和負遷移
? ? (方向):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 ? (內容):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 ? (內容的抽象概括水平):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 ? (內在心理機制):同性化遷移;順應性遷移;重組性遷移
理論:形式訓練說(沃爾夫):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
? ? ? 心理學基礎:官能心理學
? ? 共同要素說(桑代克;伍德沃)
? ? 概括化理論(賈德):水下擊靶
? ? 關系轉換理論(苛勒):遷移產生的實質是對事物間關系的理解:小雞啄米
? ? ? 遷移產生條件:兩種學習間存在一定關系;學習者對這一關系的理解和頓悟
? ? 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奧蘇泊爾):在原認知結構基礎上產生
促進措施:關注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
? ? ? ? ? 原有認知經驗的豐富性;概括與組織性;可利用性
? ? ? ? 精選教材內容,安排教學過程
? ? ? ? ? 精選教材;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 ? ? ? 傳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5、 學習策略
概念: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有目的,意識低制定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
特征:操作性和監控型的統一;外顯行和內隱性的統一;主動性和遷移性的統一
分類:認知策略;元策略;資源管理策略
認知策略:
復述策略
利用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排除相互干擾;整體識記和分段識記;多種感官參與;復習形式多樣化;畫線
精細加工策略
記憶術:位置記憶法;縮減和編歌訣;諧音聯想法;關鍵詞法;視覺聯想
做筆記
提問
生成性學習
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
組織策略:
列提綱
利用圖形:系統結構圖;流程圖;模式或模型圖;網絡關系圖
利用表格:一覽表;雙向表
元認知策略: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
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有效管理利用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策略
時間管理策略:統籌安排學習時間;高效利用最佳時間;靈活利用零碎時間
環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為了維持意志力不斷進行自我激勵
資源利用策略:學習工具利用;社會性人力資源利用
6、 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強化在S--R聯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餓貓吃魚):學習過程是刺激與反應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形成
規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most important)
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狗與鈴鐺):一個原是中性的刺激與一個非條件性刺激結合會使對象對中性刺激做出反應
規律:獲得與消退:時間間隔
? ? 刺激泛化與分化:相似性與差異性的互補過程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白鼠迷箱):如果一個操作(自發反應)出現以后,有強化刺激尾隨,則該操作的概率就會增加
規律:強化:
? ? ? 正強化:
? ? ? 負強化:逃避條件作用
? ? ? ? ? ? ? 回避條件作用
? ? 懲罰
? ? 消退: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兒童打玩具娃娃):學習是指個體通過對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從而獲得某些新的行為反應,或已有的行為反應得到修正的過程。觀察學習包括:注意;保持;再現;動機
基本規律:模仿動機三個來源: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
認知學習理論:有機體獲得經驗的過程是通過積極主動的內部信息加工活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
苛勒的完型—頓悟學習理論(黑猩猩木棒取食物)
基本內容: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學習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型
肯定主體能動作用,強調心理組織功能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認知—發現論)
學習觀: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教學觀:教學目的在于理解學科基本結構;
? ? ? 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注意教學新異性;跨度難度適當;根據學生水平階段;反饋信息
? ? ? ? 動機原則:內在動機:好奇內驅力;勝任內驅力;互惠內驅力
? ? ? ? 結構原則:三個表像:動作;圖像;符號
? ? ? ? 程序原則
? ? ? ? 強化原則
? ? ? ? ? 提倡發現學習
奧蘇泊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學習分類:(學習者)機械學習
? ? ? ? ? ? ? ? ? 意義學習
? ? ? ? (學習進行方式)接受學習
? ? ? ? ? ? ? ? ? ? ? ? 發現學習
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
實質: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和實質的聯系
條件:客觀:學習的材料具有邏輯意義
? ? ? 主觀:學習者認知結構中有能同化新知識的適當認知結構;
? ? ? ? ? ? 學習者具有積極將兩者聯系的傾向性;
? ? ? ? ? ? 學習者積極主動使兩者相互作用,改善舊知識,使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
教學中的應用:
? 課堂教學原則:逐漸分化原則;綜合貫通原則
? 促進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先行組織者策略
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結合代表):學習是神經系統中發生的各種過程的復合
學習過程八階段:動機階段;了解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操作階段;反饋階段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馬斯洛,羅杰斯):強調人的潛能、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強調自我實現、自我選擇和健康人格作為追求的目標
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
有意義學習四要素:學習者自我參與(認知;情感)
? ? ? ? ? ? ? ? 學習者自我發展,內在動力起主要作用
? ? ? ? ? ? ? ? 學習是滲透的,會使學生行為態度等發生改變
? ? ? ? ? ? ? ? 學習者自我評價結果
學生中心的教學觀
促進學生心里氣氛因素:真實或真誠;尊重、關注和接納;移情性理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皮亞杰;維果斯基;奧蘇泊爾;布魯納)
內容:知識觀(動態性)
? ? ? ? 知識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而是解釋和假設,不是最終答案
? ? ? ? 知識不能精確概括世界的法則
? ? ? ? 學生只能基于自己經驗背景構建外在的命題結構
? ? ? 學生觀: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
? ? ? 學習觀:
? ? ? ? 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情境性
教學中的應用:探究教學;支架試教學;情境教學;合作教學
對教學實踐的啟示:
知識不是絕對的真理
學習具有建構性、社會互動性、情境性
教師應做到: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注意學生共同體在學習中的作用;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對學生的學習模式,先前知識和對教材的信息狀況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