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身邊的人以及需要做的事都感到非常舒服的場域下,即表明該場域是我們的舒適圈;
當我們離開舒適的環境,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下,人們感覺到了挑戰,這個時候會引發學習的欲望,心懷自信,但是當挑戰加大,我們會感到非常不適或受到威脅,此時我們會專注于逃離這種處境,或者只會關注如何生存,那么我們所處的即是“恐懼圈”。
體驗全新的經歷,并且從體驗中學習,這將幫助我們獲得自己不同區域的界限,記得去感受自己的情緒
請記住:每個人是不同的,因此每個活動中人們可能正處于不同的區域,他者舒適,彼之恐慌
如何保持在學習圈,而不會進入恐懼圈?
1)擁有想要改變的動力——內在動機,ta是油然而生的、堅定不移的,不是為了一個好工作而學習,而是為了自己
2)培養自己的成長型心智
面對社會、面對失敗,有一種優秀的心智叫做:成長型心智。
成長型心智相信智力是可以發展和提高的,因此他們的首要原則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成長型心智認為,不斷努力,就可以不斷提高。成長型心智認為失敗和錯誤在所難免,所以最好是直面和克服。成長型心智傾向于超越自己,往往會以自身進步為標準,常常處于嘗試或探索狀態,最終是自我解放。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相信智力等的能力是能通過后天的努力而提升的。如果問他們覺得自己最成功的時刻是什么,他們會回答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難的時候;他們看重在過程中自己的努力以及獲得的提升,而不僅僅以結果論成敗。他們對于世界是探索的態度。
培養成長型心智的三大步驟
1、觀察和聆聽:觀察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常常會采用僵固型心智,聆聽這個心智是如何”說服“我們。逐漸你會發現自己在這個心智下的一些模式。
2、對話:當發現僵固型心智占主導時,直面它,以成長型心智與其對話。譬如,”這個行動也許的確有點難,但是如果不試,你永遠不知道究竟有沒有可能成功。
3、行動:無它,就是去行動。
參考書目《看見成長的自己》
3)技能型方法
-制定目標,任務分解。比如我們在學習某一項技能之時,如excel、ps等,要進行刻意練習,不斷給自己設置適度的小挑戰,這是長時間之事,而非短時成效
-從他人處學習。多向前輩和大牛們請教與聊天
-從網絡中學習。
比如【知乎】上如何才能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克服心理障礙,去勇敢面對挑戰?
4)閱讀
我一定要單領出來說,因為讀書很重要,有助于我們跨學科學習,學習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這些人文社科。一部小說,就是一眼世界。
堅持閱讀!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
我們為什么要走出舒適圈?
你怎么定義人生,or生活?
你說你在逃避什么?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
突然想起之前學到過的古文: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from《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或許自己過得太過舒心,會看不到自己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