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謂共贏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社會關系和家庭關系都追求共贏。要實現共贏,就是要跳出自己思維和關注的小圈子,通過拆掉心墻、搭建心橋和主動過橋來實現與他人的鏈接,從而產生較好的效果。
〈1〉拆掉心墻
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 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心中有佛,眼中有佛。你所看到的就是你心中所想的,即為透鏡法則。
A某日工作不順,因為跟蹤了很久的項目被翹了墻角,心生憤懣,下班回家開車的時候與他人發生了剮蹭,本來很小的問題,但A覺得好像全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于是當場發飆了,原本幾百塊錢就能解決的事情,最后搞到警察協調,車被拖走。
這即為痛苦法則,傷害會因為心的困擾而擴大和延深,但解決問題的途徑卻是從根源挖掘,救贖自己,寬恕他人。
拆掉心墻的第一步是意識到心墻的存在,用寬容和豁達定時考量自己;第二步才是著手去除心中的桎梏,多關注他人,多考慮別人的利益,這樣才能取得共贏。
〈2〉搭建心橋
我們聽到關于致富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想富,先修路”,路是什么,路是橋梁,路是渠道,可以讓自己走出去,也能讓別人走進來。
人是一個群居動物,人的價值是以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價值而實現的,因此,拆掉心墻之后就要著手搭建心橋。
剛與小王同學結婚那會,兩個不同家庭的人突然生活到一起,難免會有很多不適應,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我把關注點放在他襪子亂扔、鞋子亂放、做事拖拉和猜不透我心思上,用自己的生活方式給他進行全方面評測,搞得他很崩潰,我也心力交瘁。而我又覺得自己遠離父母,跟他來到人生地不熟的他鄉,念念不忘自己的犧牲和付出。這樣的日子過了有大半年,眼看我們積累的感情要消耗殆盡,我心生不忍。于是開誠布公的談了一次,彼此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決定改變他原來的習慣,而我有事情就直說,不要讓他猜猜猜。
搭建心橋法則:
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把問題聚焦于解決對方的需求上,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和重視。
減少對矛盾的關注,從解決問題和維系感情的角度去考慮,建立良好鏈接。
〈3〉主動過橋
橋已建好,不能光看著啊,過去唄。就如大路有了,可是想要村民富裕依然需要很多過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積極的進行“投資”。村民的投資在于保護環境、提供原材料、拋出橄欖枝和維護關系,做好了,才能吸引客商的關注,從而加快鄉村的發展,實現村民富裕和客商企業發展的雙贏。
想要得到,首先是要付出,關注別人的需求,采用「利他」的方式,獲得「利己」的能量。然后還要持續努力,找尋彼此之間的共同點,產生思想的共鳴,更好的為共贏鋪路。
感謝剽悍晨讀課題組!
參考書目:《共贏》[美] 約翰·C.麥克斯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