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注定會成為人類現代史濃墨重彩的一筆。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助力,已經讓新媒體替代傳統媒體的速度不斷加快,而2020年的疫情,讓曾經一直裝睡的那些人,突然意識到,只有學會只有正視、并且擁抱新生事物,才能夠在未來的職場、甚至是人生以一種更加明白的方式活著。
我是一個曾經多次被命運安排的人,或者說,我是一個多次被別人安排的人。
難道是曾經我沒有抗爭過嗎?不是。
難道是我自己放棄那些可以為自己命運負責的機會嗎?不是。
難道我是屬于被原生家庭壓抑得如此厲害,而形成得如此“軟弱”的性格嗎?都不是。
那是什么?是我已經沒有了決策的勇氣。
我是一個一度看不清自己的迷局者。
我曾經多次的嘗試經歷告訴我,每次武斷地、盲目地,自以為清醒的決策,其實是妄想。
這么多次失敗告訴我,不是悶頭干好活就是收獲最多的那個人,不是前占先機的人就是最容易成功的那個人,在這個時代,大數據比經驗可靠,懂得運用規則比蠻干重要。
所以一定要以謙卑的心態靠近擁有更多信息和資源的人。
所以當2020年我開啟保險經紀人這份新副業的時候,我就知道要擁抱變化,我要靠近那個做得好的人,最好是頭部。沒吃過豬肉,但是一定要去看看豬跑(不是說大叔是豬)。
其實剛剛加入IP營的時候,我也是茫然的,IP營能給我帶來什么,全然不知,只知道群里有很多大咖,甚至連IP這個詞我都是百度、知乎查了好幾遍才有些模糊的印象。
作為新人進群,我只需要好好觀察學習,了解行業動態、建立基礎認知就可以了。但是有一點我是感受非常深的,那就是大叔對于行業的預判是非常準的,他成功孵化了很多IP,很多人都是從素人開始一步步走到了現在互聯網某個垂類的風口浪尖。
所以當時大叔在內部發布顧問營的招募時,我二話不說就申請報名了。這個就是我最近咨詢的一個學員給我提到的:我不看產品,我只看人。
當時在申請顧問認證班審核表里,似乎還有一個問題,提到以前是否有咨詢的經驗或者幫別人打造IP的經歷。
其實剛開始針對這個問題,我是比較困惑的,我沒有非常正式的去給別人做過咨詢。但是如果要說是否曾經指導過別人,或者給別人建議,這個是我最喜歡和擅長做的事了。
我就列舉了自己如何幫助我先生成就他的事業,如何把他從一個貧困山區的學生變成了國企的高管、央企的高管、領軍人才、民族英雄的。我就是那個每次在重要決策時間點,做決策、當機立斷拍板的那個人,
我就在試想,在互聯網上去打造個人品牌是不是也有一些相似的元素。
我想要去驗證。
在顧問營的那段時間,課程內容極度干,以至于我拿出前所未有的學習勁頭,才能夠勉強跟得上學習進度。所以大叔叫我們顧問營叫“真學霸營”是沒錯了。
但是我收獲最大的是什么?是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之前看大咖在互聯網上各種神操作,我是一臉茫然的,只知道很厲害,但是具體怎么做成這樣,這些方式如何能夠遷移到我身上,我還是一無所知。
但是一上顧問營,似乎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之前的一堆亂碼,瞬間被有序得排列起來了,那就是秋葉大叔的7P模型,以及小桃老師和曉露老師課程中的其他咨詢工具。
后面我非常有幸的被選為了共讀營的咨詢顧問,服務了接近快200個學員,我發現很多的人困惑是共通的:定位、平臺、產品是我遇到問題最多的。
定位:
定位問題放到互聯網上,到底指什么?
看起來所有不同品類都不具備競爭關系,但是再往深層次去挖掘下,現在的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讓這種競爭關系更加的白日化。就算是不同的課程也構成了間接的競爭關系。聽了時間管理的課,就沒辦法再聽寫作課了。
那么換句話說,我們做個人品牌定位其實就要搶占用戶心智、減少搜索時間,快速讓人在茫茫互聯網ID中找到你。有些人做得太多,似乎凸顯出來自己的能力很強,反倒更加缺乏辨識度。讓人看起來像霧像雨又像風。
定位需要我們,結合賽道,深入的分析曾經在寫、播、演、運營等方面過往積累,集中優勢火力,攻克下一個互聯網上的記憶點。
但是換過來說,定位了就一定把自己綁死了嗎?很多人擔心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我會告訴他們,等到你真的做到那一天,你松綁就好了。不要為還沒有發生,甚至不會發生的事提前擔憂,消耗心智。
日常生活中的定位問題
放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定位是什么問題?定位問題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我想成為一個好媽媽,我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職場女性,我想成為一個好女兒。甚至更加具象化,我想成為我們公司TOP SALE。
我們對于自己的定位,往深層次想就是我們的中、長期目標,或者短期目標也是可以的。我們時時刻刻把這個標簽放在心中,我們就會變成我們想要變成的人,我們就會變成我們想要努力活成的樣子。
但是實際的問題是什么呢?
很多人對自己的過往疏于整理、積累,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用什么樣的方式加以利用。劣勢是什么,如何規避。看不清楚,我如何在生活中、職場中找到自己的站位。更別說如何利用互聯網放大自己的優勢了。
平臺:
我經常會在做咨詢的時候提到,秋葉大叔、羅胖、彭小六、小英姐和魏華老師的案例。他們都有各自不同之處,大叔是素人,但是靠著最開始非常有限的資源,從把握好每個平臺流量的入口,做到現在千萬粉絲矩陣,靠的是個人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他奉行的是長期主義。
羅胖有著央視的背書、利用優酷、喜馬拉雅,繼而是公眾號等頭部平臺帶來的巨大流量紅利,成就了自己的得到。
彭小六老師,最開始在拆書幫做免費分享,進一步利用所有線下可以利用的機會,打磨自己的專業能力,在新媒體平臺做過很多嘗試,最后抓住了簡書這個新晉平臺,一步步做到現在閱讀類賬號的頭部。
何小英和魏華老師,他們是我們耳熟能詳的IP營的經典案例,他們利用的平臺就是秋葉商學院的平臺,不論是做課程、出書,每一步大叔都幫他們規劃,直到現在他們有了自己非常完善的產品矩陣、業務模型。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之處,我們在咨詢的時候,正是要利用在顧問營當中的模型、工具去給別人做診斷,看看以他們的能力,現在適合哪個平臺,在這個平臺如何做輸出積累原始資本。
那在現實生活中,平臺指的是什么呢?
其實往小了去想,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不論是比較有著豐富資源、豐厚資金儲備的家庭,還是一個僅僅只能給我一口飯吃、解決溫飽問題的家庭,它們都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接觸了第一個平臺。那么自然一個更優秀的家庭,它能夠帶給我們的,是超越一切廣延,四維、五維甚至是多維的優勢。
讀書的時候,一個學校,學校的級別、聲譽會成為我們的背書,記得我們小時候,當時黃岡中學似乎還沒有敗落,一個姐姐說她大一的時候進校,一個老師問她哪里考過來的,她說黃岡中學,后面到了大四畢業再遇見這位老師,那位老師早已經不記得她叫什么名字,但是知道她是黃岡中學考過去的。能讓別人記住,并且記這么長時間,說明這個學校平臺的優勢也是完全不能忽視的。
再者就是學校同學,他們是我們走入社會,除了父母固有的人脈積累外,他們是我們第一手的人脈資源,那么學校層次的高低,直接決定這些人脈、圈子的質量。很多父母拼勁全力把孩子送到名校為什么?為了就是這個平臺帶給他們的,在此后一生都可以發揮長尾效應的優勢。
到我們參加工作,我經常給別人提到,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到大平臺去歷練,它可能決定你未來的視野和你的格局。格局不是靠看書看來的,是靠與人相處中處出來的。這份工作帶來的優厚資源,可以讓你快速飛上枝頭變鳳凰。
產品:
在咨詢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很多人是照葫蘆畫瓢,完全不懂得產品設計的底層邏輯,很多人都是先設計一個7天的體驗營,然后再去設計利潤品。
并且問到利潤品的時候,也是比較模糊的狀態,變現路徑完全沒有考慮,就說,我為什么招不到人?我就會問他們,招到哪里去?他們說我的課程啊?我說什么課程?他們說進階課程?我問:進階課和7天的課程有什么區別?很多人就不說話。
并沒有什么進階課,他們的課程7天體驗營全都已經教授完了。
有些人是不懂產品設計的邏輯,一股腦的把所有的干貨放在了7天體驗營。而有些人是,在做課程的時候,以為自己干貨很多,實際上,自己的貨也就是緊巴巴夠湊滿7天的體驗營。前者可能只需要做一些產品設計的調整,而后者則是需要一個更加長期的過程。
同時我們更加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把變現看成是順便才做的事情。任何成交都需要精妙且諱莫如深的設計。
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何利用設計產品的思維去建立我們的個人品牌呢?
最底層的邏輯,就是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這個思維模型就是告訴我們需要反向思維,從我們想要達到最終目的出發,倒推、演繹我們可能需要的條件,并且規劃滿足該條件的路徑,一步步還原每個階段場景,制定其需要達成的小目標。
然后我們再利用這種思維,去經營規劃我們在職場中的產品,是擅長技術、財務、管理、營銷,那就圍繞著這些相關領域去升級我們的產品,在公司、單位構筑穩固的壁壘。
所以說本質上來說,互聯網上做好個人品牌和在現實生活中更加成功,道理是相通的。所以說了解多元化打造個人品牌的方式方法相當重要。但是如何去了解呢?
大叔曾經說過成功沒有捷徑,但是有方法。有兩步:
第一步,就是靠近更加優秀的人,加入IP營。在IP營缺方法,給方法,缺流量,給流量,缺產品,模仿別人如何打磨產品。同時IP營是一個鏈接的磁場,但是它發生的不是物理反應,而是化學反應,何小英和魏華老師合作出了書,做了課程,成為了合伙人是最好的例子,每個人現在都是年入百萬。
王朝薇老師這樣的大咖,我在線下是怎么樣都不可能遇見的,但是這次同學會,她竟然過來給我打招呼,說她可以幫到我。
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考慮過能出一本書的,加入了IP營,受到了磁場的影響,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從此開啟了自己的開掛人生。
我一直相信跟對人,選對人,比做對事更加重要,做對事只是一時的,跟對人受益終身;
第二步,獲得他們全套的方法論,參加顧問營。
顧問營是讓我思想蛻變最快的課程,也是2020年度甚至是過往幾年對我影響最大的課程,我在課程中,總結出了我過去創業失敗的原因,通過咨詢,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什么叫做觀人察己。
茫茫眾人的困惑的,也是我曾經困惑的,通過咨詢案例的積累,我不僅僅鍛煉了,能夠針對別人的疑難雜癥,在短時間內快速地開出落地處方的能力,并且已梳理清楚了自己的發展路徑,同時堅定不移的信任這路徑的可行性。
同時我經過顧問營,我也頓悟了為什么之前學到那么多知識都覺得沒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學了沒有實踐應用的場景。
而顧問營是極少有的能夠將課程理論和應用真正緊密結合的項目。也讓我進一步明確了,有實踐機會的課程,一定是值得時間和金錢投入的。
文章開頭我說道,我是一個迷局者。自然是誰布下我的棋局,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不是這迷局當中的一顆棋,連進退都無法抗拒,IP營和顧問營是強強聯合,讓我雨霽天晴,破了這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