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下午3點,同桌專芬芬問我寫成長記錄了沒?我回答沒有,說喝的水不夠,尿不出來!她大笑,這比喻 亮了。我說是看了莎莎的成長記錄學到的。
【其實此時的內心戲是:“雖然200積分很誘人,但小灶群里那么多高手,只評一個最佳,肯定無望啦!放棄吧!況且今天還有讀書營的作業呢”】
可是芬芬說,看到燕子姐、梅子和莎莎寫的那么好,上了簡書首頁。本來已經想放棄的她,“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一定要咬牙寫”。還說“桌兒,你也寫吧,把剛才那篇再發揮下就好”。
嗯,我寫寫看。
好友之道,就是一起牛逼。
感恩貓叔,感恩小灶,感恩剽悍老鐵們!
這是我2017年第①個收獲。
——————————————————
Part2:
打開簡書,從哪開始寫起呢?我問自己。
簡書上顯示一個信息:簡簡單單的蕙隱,寫了2萬字,獲得110個贊。
(⊙o⊙)哇……我虎軀一震,點開我關注的好友。一排排扎心的數據呈現在我眼前:
燕子姐已寫16萬字。
莎莎已寫近17萬字。
宛于已寫22萬多字。
班班已寫34萬字。
善娟已寫34萬字。
Amei已寫42萬字。……
看著一排排的數據,我瞬間明白,在之前的晨讀感悟中,為什么總是宛于、莎莎、燕子姐、Amei獲得最多的最佳?為什么班班的文字可以那么走心?
這就是積累的力量。
只有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成功的道路不擁擠,那是因為能堅持下去的人很少。
這是我2017年的第②個收獲。
——————————————————
Part3:
雖然嘴里答應芬芬會寫寫看,腦子里卻在想著今天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現在趕緊去開車回家,路上把施展老師《中國史綱五十講》里的第十一講再聽一遍,今天的讀書清單沒寫,讀書營的作業個分享稿也還沒著落。等下還要去超市買些日用品,再給二哥打個電話。
正如你所料,我什么事也沒有做好。
目標越多,精力越分散,完成的可能性越小。
只做一件事!
專注力是個人不斷學習、日益精進的必備條件。
這是我2017年的第③個收獲。
———————————————————
Part4:
無意中點開讀書營一連的打卡文一看,又嚇一跳:
沉淺,第七遍100%。
墨菲,第七遍100%。
朱迪,第五遍100%。
蘇眉,第七遍50%。
最震驚的是茄子,竟然已經完成分享稿的初稿。
可明明當初我的計劃也是這樣的啊。不信你看:
如你所見,如果按照之前的設想,今天是讀書營的第17天,我應該完成到第8遍。
然而現實總是在打臉,到今天為止,我只完成第三遍。
讀書營的老鐵們又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無論計劃做得有多完美,不行動等于零。不去做,然并卵。
行動才是關鍵。做,就對了。
這是我2017年的第④個收獲。
——————————————————
Part5:
手機響起,是提交堅持積分的提醒。
趕緊梳理、爬樓、截屏,數一數,數據驚呆了我:
不知不覺,12月的我寫了24天讀書清單,并成功打卡23次,如期獲得200積分。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23次成功打卡中,獲得2次最佳,1次優秀,又有100積分。如此算來,12月已經超出預期,獲得300積分。
prefect!
我感慨。
原本只想傻傻堅持,完成22天打卡任務獲得200積分。無數次寫不出來時,告訴自己:積分不夠就無法在2018年愉快的玩耍了。于是跟打了雞血一樣,逼自己在11點前完成打卡。
所幸,時光并未虧待我。
我想,另外的100積分就是對我堅持24天的獎勵。
我終于真正理解:
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有希望。
成功真的沒有捷徑。
如果有,那就是死磕到底。
這是我2017年的第⑤個收獲。
——————————————————
Part6:
記得之前奕晴每次在大咖分享或是講書之后都號召大家及時復盤當日分享的收獲。年末還曾號召大家梳理自己2017年一路走來的里程碑事件。
在過去一年里,奕晴和班班或許是復盤最多最認真的人。而她倆的成長,我們也有目共睹。我敢說:奕晴和班班的文字,最走心。
而我自己呢?說實話,從未真正做過一次認真的復盤。
差距就是這樣產生的。
幸而我現在不就是在總結嗎?
從奕晴和班班的正例以及我的反例無不說明,反思很重要。
正如貓叔所言:學會復盤,才能翻盤。
今天我們回顧過往,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這是我2017年的第⑥個收獲。
再見,2017!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