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文章已解鎖。”這是4月17日簡書大規模鎖文以來,第一次收到簡書的正式回復,也讓我有一點小激動。
始于4月17日的大規模“鎖文”,簡書可說是一片哀鴻,所說什么的都有。自然,我也有不冷靜的樣子。我想,對于被鎖文的人來講,任何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文章被鎖,自然有他鎖的理由。平臺上的解釋,正經八百的,無論你讀多少遍,你依然是一頭霧水。也許有些文章涉及到敏感時政和敏感話題,也許有些“毀三觀”的文章,為了平臺的“安全”,這部分文章被鎖,還好理解。可好些文章就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描述,也在被鎖行列,就讓人不解了。
那幾天,我前后被鎖了24篇文章。當時我就按照有關渠道進行了申訴。不過,沒有任何下文。這一晃,三個月過去了。前幾天,我準備自己再次動手“解鎖”時,無意中發現,有三篇文章已經解鎖。
這“驚喜”就這么悄悄地來了。鎖文后,自己也逐漸冷靜下來。然后,抽時間先將幾篇沒有涉及時政的文章認真看了幾遍,將一些可能的“敏感詞”進行了斷網修改。再然后,重新發表。有三篇一次性就過來。如:《微詩集萃(21)》《【一秋集】下輩子我還會選擇你,我的“編輯”》《【一秋集】兒時的年味 | 一雙解放鞋的“耐克”品牌味》。
后來三四篇,發出來后,都經過約1個小時的“審核”,也都順利通過。如《我在簡書60天,被嚇著了》《【鳳凰臺上】雙贏道》《【一得集】人一過四十,突然就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是你嗎?》《【一秋集】其實,我不會寫作》。
不過,為建黨98周年寫的一首詩,卻被秒鎖,讓我感到簡書平臺那種謹慎小心吹來的絲絲寒意。前幾天,我還是堅持自己解鎖,又重新發表了兩篇。即,《【一秋集】那年我們同學,那年我們青春歲月》《你被偷了,但不是我》。
也就是在修改《你被偷了,但不是我》這首詩歌的時候,發現簡書將我的三篇文章解鎖了。即,2018年8月前后寫的《“三線”追夢中的青春記憶》《折騰手機》《晚說“七夕”》。
我想,既然簡書能夠解鎖了,我何不再試試。于是,經過挑選,我選擇了同樣是2018年的詩歌《遠去了,那個偉人》,散文《寫給我的鄉親》。沒想到,僅僅三天,真的就解鎖了,還第一次正式地給了我回復。
我馬上打開簡書,這兩篇鎖文還真就出現在公開文章的序列里。不管怎樣,還是值得慶賀的。
就這樣,雙管齊下,14篇被鎖的詩歌、散文“重獲新生”。剩下的,主要是我的《回憶錄》,由于涉及到那個敏感的“十年”,我想,如果政治環境沒有就其解鎖,簡書平臺自然也會將涉及這方面的文章繼續“鎖定”的。所以,幾乎沒有必要去申訴。
鎖文,在某種意義上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遵守規則,將自由限定在規則(法律法規)內,才能為自己爭取到生存的空間。要知道,現在的政治環境,比起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可是要清明不少的哦。
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