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看《花牌情緣·結》,最近又重溫了一遍《花牌情緣上之句》和《花牌情緣下之句》。
雖然片名翻譯成《花牌情緣》,還有一種翻譯是《詩牌情緣》,但其實都是不對的。真正的花牌并不是影片里的競技項目,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牌類競技。
片中主人公們所選擇的這種牌類競技正確的叫法是競技歌牌,或是競技歌留多。所謂歌留多是源自葡萄牙語的“Carta”,是日本獨有的一種牌類競技。
競技歌牌的牌類內容是根據日本的《百人一首》所定,《百人一首》是詩歌集,又叫《小倉百人一首》,是日本鐮倉時代的歌人藤原定家編纂的,類似于我們的《唐詩三百首》,收集了一百個歌人的一百首詩。
所以競技歌牌的牌也是一百張。每一張上面是一首詩歌的下句。競技時,雙方從一百張牌里各選出25張列好牌陣,由專門的唱詩人唱出上句,而選手要在自己或對方的牌陣中迅速找到所對應的下句。
聽上去很文雅,可實際對戰卻很燃。
是的,這部《花牌情緣》雖然是改編自少女漫,但就是特別燃。
千早在小學時和太一,新三人一起在白波歌牌會學習歌牌,但是后來新搬走了,太一也去了新的學校,大家都再沒聯系。
千早認為只要一直玩歌牌,大家就一定可以重逢。于是她決心要在高中組建歌牌社團。當她進入高中,卻發現沒有人肯加入歌牌社團,而這時她和太一重逢了,還遇到了曾經的競技對手西田,三人決定一起建立歌牌社。
但是成立社團必須有五個人。于是他們用盡心機才拉來了喜歡日本傳統文化卻不喜歡歌牌的大江奏,以及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感興趣的課桌君。即使社團成員看上去都不怎么靠譜,可千早還是決定要以東京大賽的冠軍為目標努力,她也終于鼓起勇氣打電話給新,告訴對方她組建了歌牌社。
于是一場有關歌牌的青春熱血故事上演了。
千早作為女主角,對情節來說,更多的是起到了串引和催化的作用。我認為在這部影片中,更讓我感動的是太一和課桌君的成長。
太一
太一是千早從小一起玩歌牌的隊友。其實他并不喜歡歌牌,他喜歡的是千早。
千早因為新而開始喜歡歌牌,太一卻只是因為喜歡千早。他覺得自己對歌牌全無天賦,可是為了千早,即使痛苦,即使想放棄,他還是一遍遍的背誦千人一首,努力的學習歌牌。
可是他都那么努力了,卻怎么都贏不了得到了千早崇拜的新。終于在一次對賽前,他偷偷拿走了新的眼鏡,可即使如此他依然贏不了新。
于是他在上初中時逃開了,可卻在高中時還是來到了千早所在的高中。他只是想念千早,卻再也不想碰歌牌了。
但他還是沒能抵過千早的堅持,加入了歌牌社。就像課桌君說的,他從不做準備姿勢,關鍵時刻也不去出手。
太一覺得拿走新眼鏡的那一刻,他就已經被歌牌之神厭惡了。為什么,他用整個青春都贏不了新。
歌牌老師在深夜的神社前對他說,賭上了整個青春都贏不了?等你真的賭上再這么說吧。
太一終于決定不再逃避,要在歌牌上一直前進,終有一天可以堂堂正正的與新對決。
他開始到處去參加晉級比賽,想要早日成為A級選手。終于決定不只是在嘴上說說,而是要真的賭上整個青春去試一次,這樣即使輸了,也不會不甘心。
總是不會被念到手中的牌嗎?那就去搶對方陣里的牌啊。
當少年不再有猶疑,眼神只有堅定時簡直閃閃發光。
課桌君
課桌君是歌牌社里基礎最差的一個。他本就對歌牌毫無興趣,只愛讀書和學習。
加入歌牌社也不過是因為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加入社團,而歌牌社的人又再三來找。
他不像千早,太一,西田從小就玩歌牌,也不像大江奏對和歌有深深的熱愛。
所以即使他后來也試著認真對待歌牌,卻在對戰中一敗再敗。
在學習上無往不利的課桌君,忍受不了這種接連的挫敗感。
而且在團體戰中,為了團隊的勝利,安排他和最強手去對戰,儼然把他視為棄子。他似乎對團隊來說只是個累贅。如果只是為了輸,找誰都可以,他也并不是不可替代。
他被這種想法緊緊的束縛,無法掙脫。
他要放棄了。比賽完就放棄。
可就在他要放棄的時候,他讀到了飛到自己面前的牌,他想起曾經一起背誦和歌,千早說因為有你們,所以才能走下去。
他接受了自己在歌牌上的差勁,接受了自己是團隊里水平最差的一個的事實,也發現了即使如此他依然屬于這個團隊,即使歌牌的水平還很不夠,可也有他可以做到的事情。
課桌君告訴我們先要承認自己的差勁,接受自己的能力還很不足夠,然后再努力去提升。而太一讓我們懂得在沒有真正的拼盡全力前,我們是沒有資格去抱怨得不到的。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