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微博里看到小孩演的小戲骨版《紅樓夢》,可以說是迷你八七版的《紅樓夢》電視劇了,從頭到尾,我一直很激動,這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演得惟妙惟肖!
叫周漾玥的小朋友飾演的林黛玉,一顰一笑都出神入化,神韻和林妹妹“凡山川日月之清秀只鐘于女兒”的冰清玉潔和多愁善感相似極了。
還有鐘熠璠飾演的薛寶釵,我和朋友一看到就開始驚呼,天底下竟有如此標致的人兒。
她是不同于黛玉的另一種美,眼若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素雅高貴再適合她不過了。
高中的時候,我和好友左左都十分迷87版《紅樓夢》,我們經常干的事情就是睡在一個被窩里,蒙上頭,偷偷地看到半夜。
沒有想到,小孩演的17版《紅樓夢》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又一次俘獲了我的心。
這種歡欣又好像不同于高中時代的簡單歡喜,那時單純地喜歡林妹妹的嬌弱美麗才華橫溢,單純地欣賞薛寶釵的善解人意和聰慧大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便愈發地懂《紅樓夢》,愈發地知道人世明曉人性了。
關于《紅樓夢》中角色爭議最大應該就是林黛玉和薛寶釵了,她們的性格非常豐富也相當復雜,如今存在兩種態度一個是“揚林抑薛”另一個是“揚薛抑林”。
--2--
有人覺得林妹妹才貌雙全,敢愛敢恨,不虛偽不圓滑,而寶釵工于心計,虛偽世俗。
同時也有一些人不喜歡林妹妹的目中無人,尖酸刻薄,而欣賞寶釵的善解人意,寬容大方。
說實話,我覺得《紅樓夢》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它塑造了眾多流芳百世的經典形象,而且更多的是,你會發現生活中也有這樣類似的人。
我就遇到過這樣一個人,她性情古怪,刁鉆刻薄,曾經受到過眾人排擠,但是無論她走到哪兒,身邊都會有一位十分貼心的朋友。
并且和她接觸久了,你就會發現她的好來,便感受到她心胸坦蕩,敢愛敢恨,卓爾不群,又實在可愛來。
是的,她就是左左,我們始終要好,并且她就是我心中的“林妹妹”。
瘦削,嬌弱,不俗氣的美,有像精靈一般的才華。
我們常常不聯系,但是她總是會怪我不主動,用一些“你并沒有我想得那樣在乎我”來嗔怪我,而這個時候我就會被她的話氣出眼淚來,恨不能挖出我的心叫她來看。
她惱我不想她,惱我不及時回復消息,惱我并沒有那么關心她。
但是我真不是她想得那樣,我真得很掛念她,我常常在心底祝福她現實安好,但又希望她不要忘了我們之間的過去。
之前我總是不能太了解她,她對友誼的真誠,對友誼的忠貞,對于友誼的呵護,竟到了一種癡的地步了。(并不是只有愛情)
會小到沒有常常聯系她,沒有及時回復她,她的心就會有些悲涼了,說的話也會著實叫人心疼。
再讀《紅樓夢》時,我心里便更加心疼她了,因為我覺得紅樓里面處處都在寫左左,黛玉的一舉一動竟像是以左左為原型刻出來的一樣。
我覺得我了解黛玉,就像了解左左一樣。
黛玉是十分愛賈寶玉的,所以她非常在乎他,她對寶玉說,“你有玉人家就有金鎖來配,人家有冷香你可有暖香么。”
并且,黛玉的刻薄寶玉大部分是因為“金玉良緣”,就像左左的刻薄常常是針對我不聯系她一樣。
她們都是再真性情不過的人了,永遠都在追求一種高貴的感情,在乎的,溫暖的,純粹的。
網上有一句非常火的話,“真正愛你的人會疼愛你,而沒有那么愛你的人只會叫你懂事。”
難道她們應該學著“懂事”么?她們只是天生的性情中人,愛就愛得深刻,難道有錯么?
林妹妹說
“儂今葬花人笑癡,它日葬儂知是誰”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想起這些話來就要掉淚,只是希望左左在異鄉有更好的人替我疼愛她,只是希望她不要像黛玉一樣心生悲涼。
徐志摩說,“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之靈魂伴侶。”
而黛玉總是那個拿靈魂和這個世界相處的人。
--3--
在紅樓里,幾乎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歡寶釵,她人氣最高,最受歡迎。
幸運如我,現在我所在的班級也有這樣一位同學,她冰雪聰明善解人意,年紀不大于卻在與人相處中時刻體現出一種長者的風范來。
她要是知道誰生病了,一定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兒,一杯熱水、一袋感冒沖劑、溫暖的眼神、暖心窩子的話……
在一群人的對話里面,她稍微提到讓人有些敏感的話題,她就會自動地停下來,并且她說的大部分話幾乎讓每一個人聽著舒心;
她從來都是生活的好評師,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今天你畫的妝不錯耶!今天你在課堂上表現得超棒呀!你的品味總是很好,聽的歌都有水平……
她總是清楚地記得小王不吃辣、小李喜愛什么顏色、小張什么話愛聽什么話不能說、小喬她有潔癖……
她善良真誠、細致體貼幾乎到了一種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于是,有人看不慣了,你這么好,一定是裝出來的把,心機婊!
我記得Jennny喬曾說過,“不只是強迫一個人做善人才是道德綁架,逼迫一個人做惡也是一樣。”
我們不能釋懷兇惡可以理解,但是什么時候也變得不能包容善良了?
有人好看了,就覺得她吃什么什么藥了,滿口不屑地說,還不是哪個美容院做過手術的呀!
別人進好的單位企業了,就覺得他這個人不就是那樣嘛,曾經怎么怎么蠢,指不定送了多少錢走的后門!
同學心胸寬廣,遇人碰事都禮讓三分,有人就罵,就你高尚!
要是寶釵能看見這些話,她會不會十分贊同呢?
在《紅樓夢》里,薛寶釵身體有股冷香,總喜歡素顏出鏡,除了脖子上那把象征護身符的金鎖,渾身上下再無半點裝飾,她說,“淡極始知花更艷”,這樣的人身上又能有什么俗氣了。
有人說,薛寶釵很虛偽,圓滑世故,從不發脾氣,但是對她相當了解的應該不會這樣說。
寶釵因為想進宮當妃子,于是從小學習文學、藝術、歷史、醫學、軍事以及諸子百家、佛學經典……
她各各方面都有廣泛的涉獵,讀萬卷書的她,其造詣之深,皆為寶黛及眾姐妹所不及。
正是她的好學,她的見識和博學,造就了她那種幾乎平常人難以想象的虛懷若谷和寬以待人。
黛玉曾心懷敵意,屢次拿話刻薄,寶釵總是裝沒聽見,不與計較。最終感動了黛玉,讓黛玉知道原是錯怪了她。
湘云從小父母雙亡,家中拮據但又要邀社做東,寶釵便提議吃蟹賞桂,并且為湘云提供螃蟹,緩解湘云的窘迫,并且湘云也拿寶釵當親姐姐。
并且她能在綺羅錦繡叢中,一片歡聲笑語背后,看出岫煙的艱辛,自己拿錢,幫岫煙拿回所當衣物……
當一個人眼界心胸開闊的時候,她就有更高的格局,更多的敬畏之心,會對人事產生真真地垂憐,不局限于個人的恩怨里,接受每一個人,不去計較,慷慨地對待他人,心中像有一片海,最后都會歸于平靜。
她是《紅樓夢》真正活明白的女人,總是不斷地修煉自己,去以一種處事不驚面的大智慧應對生活的洪荒和世事無常。
其實到底她的大度她的世故是出自于本心,還是另有所圖,其實能像她一樣做到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關于《紅樓夢》,這一鴻篇巨著,我怕是一生也讀不完,它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分析,也有很多的東西值得討論,而我們的目的總是為了更好地看清這個世界,更好地認識周圍的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