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用時間釀酒。
去年,我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本書籍《丟掉玻璃心:別讓壞情緒控制了你》(清華大學出版社),今年我的第二本書也已經完稿,最快年底就能與大家見面。
你可能會覺得我寫文的時間一定很久,但滿打滿算還不到2年(2016年6月開始在簡書寫文),我嘗試寫作純屬偶然,只是覺得大學生活有點無聊,想要找點事做。
但現在通過寫作我實現了自給自足,更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寫作路上,自己成功經驗或許沒有多少,但還是攢了不少失敗教訓。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談談我寫文路上走過的一些坑,領悟的一些小經驗。
一共總結了十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寫文堅持不下去僅僅是因為時間不夠,毅力不足嗎?
很多人想到寫作,第一時間想的是堅持、是努力,是不斷地輸出,其實真相并非如此。
我寫有一年的時間管理類文章,分享過大量優化寫作時間的方法,例如將寫作的步驟拆分,我們可以發現,寫作一共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確定選題;第二,制定框架;第三,尋找素材;第四,開始碼字;第五,反復修改;第六,排版制圖。
像制定大綱,碼字的部分就更適合整塊化時間,而收集素材、反復修改、排版制圖的環節就可以用碎片時間完成。
我每天上學,大概有一個半小時通勤的時間,很多時候我文章的二次修改工作就是在這一個半小時內完成的。
誠然,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你利用時間的能力,但最終決定你寫作道路能走多遠的是你的認知,還得看你肚子里存了多少貨。
還記得小品《說事兒》嗎?
劇中,由宋丹丹飾演的白云吹噓自己新書《月子2》還有十萬多字就截稿時,聽不下去的黑土當場揭穿:“咱就是農村小老頭兒小老太太,咱寫啥書啊?小學還沒畢業呢就寫書啊!你看這家七天憋出六個字兒。”
同樣字數的文章,同樣的主題,當我們費盡心思找素材,絞盡腦汁列大綱時,一位寫作高手早已經完稿。
我曾經認識一位大神,他寫作基本都是半小時成文,他的文章初稿全部都用語音轉換文字的方式記錄,之后再花費十分鐘的時間打磨、優化細節。
這就需要有強大的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也嘗試過此方法,磕磕巴巴,一句話翻來覆去講,啰嗦半天也沒說清楚。
除了學習各類時間管理方法,優化你的寫作流程,更需要保持大量的輸入,形成你自己的知識體系,努力提高你的認知水平,而這一切都不能在短期內實現。
逃避沒有任何意義,想要端起寫作這碗飯,想要從寫作紅利中分得一杯羹,這都是你的必經之路。
2.少參加寫作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