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圣人不積? 損益合道
(原第81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注解】
1、信言;真話,也即自信之言。不討好、不迎合,有一些人不愿意接受真言。
2、美言:華麗的語言,巧言。這里指加工過的話。
3、善者:言語行為善良的人。
4、辯者:巧辯的人。
5、知者:有真知的人。
6、博者:學識淵博的人。
7、圣人不積:不積累財物,此處指不占“知”為己有。
8、既:盡,全部。
9、為人:幫助別人。
10、與人:給予別人。與,通“予”。
11、利而不害:讓萬物得到好處而不傷害萬物。
【釋義】
信言是真言,真言不討巧,不取媚,故不美。阿諛奉承之言,美但失真。所以真人不辯,辯而證明真,說明離真遠了。越是懂得多的人越知自己“無知”,越是認為自己知道得多的人,越說明其并不真知,因為他們的世界大小不同。圣人擁有的是無限世界,故知自己“己知”只占無限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不占知為己有,愿意給予他人。用宇宙的,給宇宙人,但讓自己經驗和體驗的更多。所以,天道就是給,利而不害,利益眾生。圣人效天,為而不爭,不爭而取天下。
【釋意】
孔子對老子的形容:深不可測,不自見、不自是,如龍在淵。老子說話精煉且直達本質,其妙無窮。人們不愿意面對真言,實質是因為人們不愿意面對“真實的自己”,我們很多時候說話是為了討好、迎合或想企圖改變對方。信言,反映了信念系統的“意識”,是簡化到所有人都明了的真言。語言的力量就可以改變人的狀態,要讓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充滿能量,給人支持、給人成長、給人滋養,你的生命就將會由此不同。善者不辯,因為最好的辯是不言之教,當呈現出“我已經所是”,一切不言自明。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