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比爾·蓋茨對青年人的10條忠告中的第一條就是:
生活是不.公.平的,去適應它。
如果你還年少,你相信世界是公平的,那是天真。
如果你已成年,你還在尋找絕對公平,那是愚蠢。
我們無法讓這個世界永遠公平,也找不到一個永遠公平的地方,我們需要學會培養對不公平的免疫力。
因為學會如何面對不公平,遠遠比學會如何評價不公平重要。
不公平是我們生命的契機,是生命提供給我們讓自己和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機會。
——《拆掉思維里的墻》
客觀存在的事物,無所謂好壞,取決于你怎么去解讀。
你是人生的掌控者,還是“受害者”?
由“世界是不公平的”這一章節,我想到了認識的一個朋友。
眾所周知的口罩的原因,他開的密室逃脫虧了幾十萬,借來的啟動資金成為了負債,手里兩套房掛出去一套準備賣了,也因為樓市的低迷一直賣不掉。
他應對這個世界不公平的方式就是,先擺爛,躺平,心安理得的接受姐姐的接濟。
自己的房子沒錢裝修,于是吃住都在姐姐家,偶爾姐姐還會給他一些零花錢。幫忙帶帶小外甥女,做做家務清潔,插科打諢倒也輕松。
他覺得國內的市場經濟環境不好,處處都是不公平,干什么都看不到希望。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咱沒那心氣兒看資本主的臉色;
繼續開店吧,又不知道干嘛,早些時候賺的錢基本都賠得差不多了;
看朋友炒幣賺錢了,也有點手癢,正準備下場的時候,幣圈暴跌了;
酷愛旅行的他想做旅行自媒體,玩壞了兩個大疆無人機,花兩個小時剪輯了一些視頻,發到朋友圈和抖音也引來了讓人羨慕的目光和關注,點贊。
但,這也沒有持續去精進和嘗試把它變成持續收入的來源;
父母小時候為自己交過不少培訓班的學費,學過的武術溜冰畫畫啥的,好像成年了也并不能為他帶來實質性的收入,既感到愧疚,又很無奈;
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卻發現竟然自己的理想到底是啥都不記得了,連應付活下去都要花很大的力氣;
想談戀愛,卻告訴自己,我都這樣了,就不要去禍害別的女孩兒了吧,看我多善良;
他開始對當前的環境感到絕望,給自己找的出路是,要不咱出國吧。去米國,那里公平,咱出賣體力勞動都能養活自己,豁出去一把,說不定就發了呢。
其實我對他的印象,并不是他自己描述的那么不堪的。
他本人看待某些事情的角度其實挺有意思的,說話也比較幽默風趣,是一個有趣的人;
即使生意失敗了,“寄人籬下”的生活看似不志氣,卻也能放好心態樂于接受;
旅行剪輯的視頻,質量都很高,如果做好定位去推廣,流量應該不會很小;
在喀納斯湖中心跨年用腳步寫下的2020、川藏318的沿途景觀、雪山前的牦牛火鍋,無一不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與其說出國是逃避這個社會和世界的不公平,倒不如轉換角度,在尋求出路的途徑上,更多的去嘗試和體驗。
就像《拆墻》新版中的目錄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這位朋友,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內心想要的,奪回生活的主導權,收獲充實而幸福。
每個人的人生腳本都是由自己譜寫的,就像維克多在二戰集中營里寫下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人也是有絕對主動的選擇權的,你可以選擇以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每天的生活。心態決定行動,行動改變結果,結果創造未來~
認清了客觀存在的真相,先接受,然后,你也可以把握主動權,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