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聊到她過段時間的英語考級話題,她規劃著近一段時間應該怎么去努力,好讓未來的自己不至于遺憾,但聊著聊著就讓自己陷入了死循環,已經考過幾次,但都沒通過,以前是覺得機會還多,所以也并不十分用心,現在還剩最后一次機會,覺得自己該努力了,可單詞還是今天背了明天忘,語法也記不住,不考過又不甘心,學又學不下去,于是每天都很痛苦的在該放棄還是該繼續的問題上徘徊,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很笨,問我這種情況到底應該怎么辦。
我看著她的無奈,想著她內心的恐慌,只提議既然不考過不甘心,那么只剩跟英語玩命這一條路了,沒有別的辦法,畢竟最后一次機會了,哪怕以你自己的能力拼了,最后還沒通過,那也沒什么好遺憾的,但如果不努力一次,就直接放棄,那最后一定是會后悔的。
其實,我們都有達不到自己設定的目標時的沮喪和迷茫,怕的不是不努力,怕的是想努力而沒有方向!就像我這個朋友,這種感覺比芒刺在背,如鯁在喉強不了多少,那種莫名的,別人難以察覺的痛苦,時刻縈繞在心間,仿佛一塊永遠也搬不走、撬不開的石頭,靜靜的等著心智被壓垮,我們像一個需要解鈴的動物等候著那個系鈴人,殊不知我們就是自己的系鈴人,有時候人需要放聰明一點,遇到事情,可以凌亂,但千萬不要讓自己過多地沉浸在凌亂的時間里,越早做出決定,越早解放自己。
對于很多人來說也包括我,考試沒通過不代表你有多笨,也許只是方法或者學習態度問題,臨考試才去突擊幾天,沒通過,然后就會想到自己那么努力了為什么還是過不了,卻不想著,有些東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例如英語,僅靠臨陣磨槍,分數自然提不上來。這就是學習態度的問題。
以近乎玩命的方式去背單詞,背句子,結果幾次還沒通過,那就是學習方法問題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改變一下學習策略了,比如你一直以自學方式去迎接考試,那么在一次次沒通過以后能不能換種方法,比如去報個班或者找一些做題技巧之類的。畢竟是應付考試,不管用什么方法,考過就行了。
我們也經常會說這個目標沒達到不甘心,那個目標沒達到不甘心,其實生活本身并無太大壓力,只是我們習慣要給自己套上一道枷鎖,例如寫作必須要求自己日更,例如硬逼著不懂英文的自己去考級,例如買一套商品房就已經有些吃力,還一定要進行第二套,可是這又似乎是沒辦法的,因為社會進步,你既然不甘心久居人后,那就要付出和不甘心對等的努力,否則,不甘心只能當作一次次閑聊的談資。
所以既然不甘心,那么,就該拿出不甘心的努力來,讓努力去填補那些心里面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