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只要一提到孩子的學習,幾乎所有人都說現在的孩子累,平時起早貪晚要上課,周六周日馬不停蹄的要補課,哪有玩的時間?于是有人就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如何如何玩耍,如何的自由自在,并且還要發一通感慨:還是咱那時候好啊!
但是我的記憶里我小學時光里似乎只休周日,周六要上半天的課的,連續休兩天應該是上初中的事了。還記得周六中午時別的班級已經放學了,而我的老師還在講卷子,窗戶上趴著一張張幸災樂禍的臉,因為剛剛老師講的題我做錯了,被老師手里的教鞭打了脖頸。那時那刻我是真不想聽到老師宣布下課,因為我真不好意思在那么多人面前走出去,那道題是那么簡單!
那時確實沒有補習班,放假了就是放假了,可以有自己的規劃:每天寫多少頁寒假作業,都什么時間寫,什么時間玩,玩什么,都可以在心里安排好嘍。我到現在還能記起和弟弟一起分坐在炕桌兩側寫作業的情景,外面的陽光暖暖的,年輕的媽媽梳著兩條麻花辮,在我們旁邊納鞋底或者捻繩子,陽光透過門縫照在炕邊的地上,亮亮的光束里有好多浮塵飄舞游弋。
寫作業的時間結束了,可以聽廣播,評書、相聲、廣播劇,還有電影錄音剪輯,家里沒有電視,但收音機里的節目也很多,我們邊聽廣播手里還可以做別的,媽媽還在納鞋底,我和弟弟就說不準了,疊紙飛機,畫畫,或者就是干坐著靜靜地聽。
吃過晚飯,太陽還在西天高懸,和屯子里一群孩子玩,瘋鬧的聲音響徹整個村子的上空,肆意的奔跑,不一會兒就滿頭的汗。正玩得起勁呢,媽媽喊我們回家了,這時才注意到天色已經全黑,原來太陽早就回家了。
回家了,昏黃的燈光里,爸爸會問我們一些數學題,或者告訴我們如何打算盤,這時我往往很緊張答不上爸爸的題,算盤也只會打十以內的加法,小弟則對答如流,算盤也打得好。“你弟比你聰明”,在這樣的夜晚我們姐弟的智商高下已斷,人生際遇大約也在那時定下了吧!
所以那些說以前的孩子如何如何快樂的人,我覺著他弄錯了,因為我的記憶里童年不只有無憂的玩耍,也有作業的負擔,也有家長的壓力,也有成長的煩惱。
只能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征,一個個體有一個個體的際遇輪回,也許就今天的孩子來說累的不是他們,累的是他們身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