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以及人們不健康的飲食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都患上了高血壓。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此病一般起病緩慢,患者早期常無癥狀,或僅有頭暈、 頭痛、心悸、耳鳴等癥狀,表面上看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實際上是引發(fā)心、腦血管和腎病變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如果治療不當就會發(fā)展成較嚴重的腦中風、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等常見高血壓并發(fā)癥。
【高血壓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跟大家說說,血壓是如何形成的呢?血壓形成的三點基本要素:心臟、血管、血容量。
血壓的形成是在有足夠血容量的基礎(chǔ)上,心臟有效收縮射血,血液同時對血管壁存在側(cè)壓力,大動脈彈性將能量儲存,由動能轉(zhuǎn)變?yōu)槲荒?,又轉(zhuǎn)變?yōu)閯幽埽瑥亩S持了血液對血管壁的側(cè)壓力,推動血液流動,保持正常血壓。心臟、血管、血容量在血壓的形成中缺一不可,各司其職。人類對于血壓的干預(yù)也多是對于以上三個要素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進行干預(yù)以達到降壓目的。
【血壓與年齡的關(guān)系】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也會改變。年齡是血壓值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一項在
歐洲、加拿大和美國開展的大型調(diào)查顯示,血壓與年齡呈正相關(guān),從 35 歲到 65 歲收縮壓普遍增加 13mmHg,而舒張壓隨年齡變化的幅度較小。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高血壓的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60 歲以前男性高血壓的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之后女性的患病率逐漸增高超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雌激素的保護有關(guān)。
對于正常血壓值的確定,根據(jù)WHO的規(guī)定,正常血壓與高血壓界定如下:
上表中的血壓分類是任何年齡均可以使用,以此為判斷依據(jù)是否有高血壓。只是中國在小范圍內(nèi)做了調(diào)查,高血壓不同年齡,血壓分布是有差別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也是會改變的,老年人收縮壓與舒張壓相差較大,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變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統(tǒng),動脈硬化明顯,幾乎成了無彈性的管道,所以血壓會增高。
【出現(xiàn)高血壓后如何治療】
確診高血壓后,如何應(yīng)對呢?需要立即服藥嗎?
對于一級高血壓,即收縮壓在141~160mmhg,舒張壓在90~100mmhg的情況,如無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冠心病、左心室肥大等靶向器官損害等情況,僅僅是血壓偏高,可以先不用服藥,采取生活方式干預(yù)的方式控制血壓。
【哪些高血壓患者需要服藥治療呢】
(1)高血壓2級或以上患者;
(2)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經(jīng)有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或并發(fā)癥;
(3)凡是血壓持續(xù)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壓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者。從心血管危險分層的角度,高危和很高位患者必須使用降壓藥物強化治療。
需要指出的是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分別屬于不同分級時,以較高級別作為診斷標準。一般來說需要非同日測量三次血壓值收縮壓均≥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比如,某位患者高壓145mmHg,低壓105mmHg,按照以上標準高壓和低壓屬于不同級別,以較高級別為準,低壓處于較高級別,這位患者就屬于二級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預(yù)】
1、低鹽低脂飲食,控制肥胖(將體重指數(shù)降至24以內(nèi),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85公分);
2、適度運動(每周堅持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3、戒煙,限酒,平和心態(tài),多吃新鮮蔬菜和谷類食物。
以上這3點對于血壓的平穩(wěn)控制和下降都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通過生活方式干預(yù)三個月時間,仍然無法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內(nèi),則建議給予藥物對血壓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