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苦口婆心:
1.學吧,孩子們,非要等到初三下學期,同學里簽約好幾個了,你才發(fā)現(xiàn)你必須學習了么?咋學?這時候以應試為主,什么弱學啥,合理規(guī)劃,少玩少睡覺多做題吧。
2.你整不過中考,中考就肯定整你了,每年大約有40%多的孩子沒有普通高中上,必須去職高。
3.初三就像在打仗,打的是一場人生之戰(zhàn),如果打贏了,未來的人生道路將平坦順利;如果輸了,未來的人生道路無疑將布滿荊棘。
初三的孩子,較之于初一初二,情緒情感更容易波動,上一秒還在大笑,下一秒可能就變得很沮喪;許多在初一初二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到了初三,起伏都可能很大 。
常見問題
1. 親子關系緊張
與叛逆、多事的初一初二相比,升入初三的孩子更不讓家長省心。他們突然變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敢反抗權威,對父母不尊、不敬、不服,還對父母的反應與批評極端敏感,與父母的沖突越來越厲害;他們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為問題,如沉默、關門獨處、答非所問、凝神靜思……鑒于這樣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思想也變得成熟起來,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①對人生、對身邊的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②對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法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
2. 壓力陡增
對孩子來說,初三是學習生涯的轉折點,因此在這場“中考大戰(zhàn)”的準備階段,孩子的壓力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中考給孩子帶來的壓力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①自我壓力
一方面,進入初三,學業(yè)壓力明顯增大,從家長的嘮叨、老師的教育聲中,孩子們已經明白了中考的重要性。他們的腦海中也形成了這樣一種意識:成績是衡量一個人當下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而考入名校則是通往幸福人生的唯一捷徑。
②家庭壓力
孩子壓力的形成和家庭有著直接關系,現(xiàn)在的家庭里子女比較少,所以家長對孩子關注多,要求特別高,期望值很高。有的家長總是向孩子灌輸“你是我們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家的未來就全靠你了”這樣的思想。
③社會壓力
無法了解社會人才需要的方向,對人才的認識較為片面、單一,認為一旦達不到預期目標就會被社會邊緣化,于是心里就會產生恐慌感。
3. 青春期問題爆發(fā)
初三是孩子問題集中爆發(fā)的高危期。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有時候會讓家長無能為力,有挫敗感,在無法教育的情形下,家長選擇了退縮。初一初二僅是青春期問題的一個醞釀期,而初三則是集中爆發(fā)期。
孩子在初一初二有厭學傾向,到了初三,則徹底厭學了;
孩子在初一初二對異性有好感,到了初三,則真正早戀了;
孩子在初一初二有逃課、打架的行為,到了初三,此種現(xiàn)象變得更為普遍;……
建議:有句話說得好:“所有親子關系的改善,必先由家長做出一些改變。”面對這些稀奇古怪、讓人捉摸不透的九年級孩子,家長要想改變與孩子的關系,唯有從自身做起。家長自我反省、積極調整,才會看到孩子做出積極的回應。
①做好家校溝通工作
不要把初三的孩子完全當成大人,雖然他的年齡增長了、個子長高了,但心智還不成熟,因此還需要家長的協(xié)助,前提是理解和接納。這就要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時刻了解孩子的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如何了解孩子?這就需要和老師做好溝通。
②與孩子的朋友保持聯(lián)系
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特點的變化,他們愿意把心里話講給同伴。但這一時期的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還欠缺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了煩惱和問題,唯一能做的僅僅是向朋友傾訴,傾訴完了,他們依然手足無措。因此,如果家長從孩子的朋友著手,與其保持聯(lián)系,那么就可以掌握孩子更多的第一手信息,從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并幫助其解決。
③再有道理的話,都不要說3遍以上
用道理教育孩子,講了一兩遍就打住,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有了信任這個前提,孩子會聽家長的話,與此同時他還會產生這樣一種心理:父母對我這么放心,我一定不能辜負他們。這樣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