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原文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不會自動標注出哪個客戶或產品未來一定會成功,你可以勇敢地投入,但一切都是不確定的。而且與此同時,我們眼前的高收入、大房子、出國度假和美食,卻是明確的,可感知的。你能放棄這些確定的幸福享受,而去做一個不知道未來在哪里,也不確定到底會不會是“新希望”的新項目嗎?
我們容易守著既得利益的存量,卻很難放棄已有利益去迎接變革的增量:很多人換一份工作都沒有勇氣,更不要說賭上整個公司命運投入一個未知的領域了。這樣,既得利益的公司就會被那些新創立的沒有包袱的創業者打趴下,在最終結果上看起來就是非連續性的。
A1
這讓我想起一道測試題: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你開著一輛車經過一個車站,有三個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車,一個是快要死的老人,他需要馬上去醫院。一個是醫生,他曾救過你的命,你做夢都想報答他,還有一個是你的夢中情人,但你的車只能再坐下一個人,你會如何選擇?可能大部人都看過這道題,也試著回答,但好像怎么選都有遺憾,據說,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想到這個最佳答案:把車子給醫生,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而自己留下來陪夢中情人等公交車,這應該是最完美的答案了。然而,為什么大部分的人只想到如何在三個人之中選擇一個,而沒有想到還有這樣一個“三全其美”的選擇呢。那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從未想過要放棄我們手中已經擁有的利益(車子),在這樣一個暴風雨的晚上,擁有車子就是我們既得的利益,擁有它,我們可以安全的回家,而不用冒雨等公交車。車子是明確的,可感知的。我們怎能在這樣的天氣里,放棄這個確定的幸福享受,而去等待一輛不知是否會到來的公交車呢。
我們容易守著既得利益的存量,卻很難放棄已有利益去迎接變革的增量。不說企業,說說我們個人吧,我們也很難放棄目前確定的幸福感受,穩定且收入尚可的工作,投入到不確定性的新技能、新項目上、新的改變之中。也許目前,你有一份輕松穩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錯,好像就可以這樣安穩地工作到退休,但是誰能保證,我們個人不會像文中說的那些成功的大企業一樣,在中年及退休前陷入困境呢,誰能保證,我們不會被那些慢慢成長起來,擁有新技能且沒有包袱的青年一代打趴下呢。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如果我們一直守著既得利益的存量,不敢放棄已有利益去迎接變革的增量,這樣的事情極有可能在我們身上出現。
A2
當然,在一個人處于舒適的狀態下,讓他放棄這種明確的享受,確實很難做到。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跳出舒適圈,既然是舒適圈,不是挺的嘛,為什么要跳出呢?那是因為,如果危機能讓我們嗅到時,往往已經太晚了,所以,不管是企業還是我們個人,都要做到居安思危,即使有時需要放棄我們既得的利益,我需要有這樣一個意識,不斷地思考,為了迎接變革的增量,有哪些既得的利益是我應該要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