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0天寫作的第九天。今天我們來談談靠譜這個詞。
工作以來,其實我對這個詞是一直有感受的:做記者的時候,說某日是截稿日,我就真的認為是最后的截稿日,每次都熬夜做完,交上去之后發現是第一個交的,屢次下來,領導就會對我有認知,以后做事會主動找我做;后來做管理,更會發現這個問題,如果你和一個下屬說了一件事,后來就石沉大海了,然后你追著他問,時間一長就會對他做事不信任,而每次都積極反饋的人你就信任。
今天聽了《羅輯思維》本期的主題《靠譜和閉環》,我覺得超級贊同,故想解讀一下,并要將文章印發全公司,每個員工都必須閱讀。
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找工作伙伴,你會找一個雷厲風行,說到做到的人呢,還是找一個他答應你的事情大都會延期、你不追著就沒有結果的人呢?我相信大家一定選前者,正所謂寧有神一樣的對手,不要豬一樣的隊友。以前,我們高度評價一個人的詞可能會用忠厚、善良、純潔等詞,而現在出現越來越多的詞是:靠譜。
為什么大家喜歡靠譜的人呢?
核心原因就是一個:安全感。
現代社會是復雜的協作網絡,大家都是陌生人,還被迫需要別人的配合才能完成某項工作,也就是說你要放棄部分安全感,來信任對方,如果對方做事的進度、成果總時時刻刻讓你知道,類似于給你按了一個人工的監控,你說你是不是心安一點,每次做一件事,你就知道他大概能做成什么樣,就算不會做也會告訴你,結果可預期,這種確定性會讓人感覺安全。
于是,羅胖說:靠譜,正在變成一個人社會生活的首要優點。
這種變化的背景,我個人認為是城鎮化率越來越高,城市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細,熟人文化變為生人文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契約化。越大的城市,陌生人之間的協作越好,越小的城市,陌生人之間的協作阻力越大。這就是很多年輕人因為房價離開北上廣深,結果因為發現自己的小縣城才是真正拼爹的地方,又慢慢回來了。
那么我們看看怎么做才是靠譜的呢?羅胖說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其實這三件事其實是一件事,就是做事有始有終,是一個閉環。
聽起來挺簡單,但是做起來我發現不太容易。
比如,有一個朋友打電話拖你咨詢一件事情,你答應了說明天給回復,你給了嗎?辦不辦的成都應該回復的,哪怕回復的是對不起,我問了一圈,都沒打聽到。一個平級的部門經理找你讓你配合處理一件你自己部門的業務,你說沒問題,但是可能處理起來比較麻煩,需要一段時間,這個你及時反饋給對方了嗎?還有在家里,用完一件東西之后放回原處了嗎?
自己想想,是不是很多事情自己都沒做好?
那么,如何成為一個靠譜的人呢?我自己總結了一下,有如下幾點
1、不要遲到。這是最基本的一個好習慣,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如果你想靠譜,就從守時開始。
2、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很多事情你自己知道是否能做到,如果能就答應,不能就別答應。如果有些事情有困難,但是你想努力一把,可以和對方說:這個很難,但我愿意為你努力嘗試,我會在某某時間告訴你結果,真的不確定能夠完成。
3、三思而后行,行必堅定,不朝令夕改。做決策,尤其是重大決策前要考慮周全,不要魯莽,但是一旦決定就不要猶豫了,堅定的執行,不能朝令夕改。朝令夕改就是靠譜的反義詞,因為你失去了確定性,失去了安全感。
4、專業。在自己的領域上要做的足夠專業,所謂藝高人膽大。當別人解決不了的事情你能解決的時候,你就是不可替代,也是大家依賴的對象,既然依賴你,就一定覺得你靠譜。
5、有始有終。我曾經學過PMP(美國項目管理師),里面對于項目的定義最核心的就是有起始時間。因此,要有始有終,現在醫院搞的首診負責制,其實也是這樣的思路。
6、及時反饋。有些工作不是幾分鐘能解決的,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你需要把整個工作切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要有交付成果,要及時和領導、同事匯報進展,讓大家和你的信息同步。知道嗎?很多矛盾并不是針對人的,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
7、承擔責任的心。我特別討厭一些人經常說這不是我的錯,是誰誰的,尤其是管理者和我這樣說。我在上MBA的時候,老師說過,資本最大的價值是什么?選擇企業家。我作為創業的老板,我的資金投入進去,我選擇的管理者,出了問題是我的責任,因為人是我選的,管理者的部門出現問題,責任也是管理者的,因為他的人是他選的,也是自己培訓的。我記得美國動畫電影《蟲蟲總動員》里那只蝗蟲對螞蟻的年輕女王說的一句話:The first rule of leadership, everything is your fault.(領導力第一原則:所有錯都是你的!)
8、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比專業更高一級,也就是你有系統性的思維能力,能夠統籌整合資源,能夠有一群人幫助你,這是一種更為高級的能力,也可以說是領導力。而這種領導力的基礎是智慧、金錢、權力、胸懷等因素的集合,是我上述所有素質的集合,修煉起來,比較難。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而靠譜就是修身的最重要的結果!
敬我國所有靠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