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可以看到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愛情璀璨,婚姻美滿,事業有成,緋聞不斷,才情滿溢,而對于林徽因、梁思成而言,他們的一生也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在看他們傳記的時候,看到了他們的艱難,他們在艱難中的生活態度,更看到一種堅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嘆為觀止。他們到底是如何熬下來的?
肺病成為壓倒林徽因的最后一棵稻草,她病倒了。
一直困擾林徽因病情的是肺結核,詩人拜倫、作家卡夫卡、鋼琴家肖邦、《紅樓夢》的林黛玉都患有此病。這病對林徽因和她的家庭傷害巨大。
1940年,因為工作關系,梁思成和林徽因要去李莊。臨行前梁思成得了破傷風,林徽因只能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和70歲的老母親,進行為期2周的遷徙,這一路車廂中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她就這樣堅持到了李莊。
到了四川后,林徽因就生病了,肺病的她再次復發,這次情況比較嚴重,連續幾周高燒四十度不退,他們所在村莊無藥無醫,梁思成只能去鎮上為她找醫生,因為不方便,梁思成學會了打針。
很快他們就面臨經濟的問題,拮據的工資大部分都用在藥品上,每月一開工資就馬上買藥,林徽因這時也越發消瘦(從林徽因的一些傳記中都可以看到她躺在病床上的照片),整個人瘦得幾乎不成人形。
恰在這段時間,梁思成也學會了蒸饅頭、煮飯、做菜、腌咸菜。
在李莊的人們和百姓一樣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開始自救和他救的旅途。
一、典當自救
就這樣的節約,還是窮到極點,梁思成開始典當衣物,一個建筑大師,屬于文人,去典當東西,總被人嘲弄和壓價,但是他無法改變這樣的情況,衣物典當完畢,梁思成不得把伴隨自己20年的鋼筆和在美國買來的手表給典當了,典當后的價格只能在市面上購買兩只草魚。
回到家了,他自嘲到“鋼筆清純,手表紅燒了”。
病中林徽因
二、有人勸他們到美國,被拒絕了
他們就這樣熬著。費正清夫婦知道他們的困境,多次來信規勸兩人到美國治病,他們承諾在美國還可以幫兩人找到一份報酬豐厚的工作。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經商議后,拒絕了這份好意:
她說:“我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們不能離開她,假如我們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本編想這才是他們能熬過艱難歲月的根本原因吧。
三、傅斯年給當時政府教育部爭取補助
傅斯年, 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任西南聯大教授,主張抗戰,抨擊貪官污吏。抗戰勝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學校長。在1942年的時候,傅斯年就給中央干事朱家驊寫信,力圖為林徽因、梁思成、梁思永等申請救濟。
在傅斯年的信中,他這樣描述道:“思成之研究中國建筑,并世無匹,營造學社,即彼一人耳(在君語)。營造學社歷年之成績為日本人羨妒不置,此亦發揚中國文物之一大科目也。其夫人,今之女學士,才學至少在謝冰心輩之上。” 在傅斯年看來,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對中國建筑的研究,是沒有人能與之匹敵的;而林徽因在他心里,也是個女學士,并且才學至少在冰心等人之上。可見傅斯年對林、梁夫婦有多欣賞,而且為他們申請救濟,也是“惜才”的表現。
當林徽因得知傅斯年為自己申請救濟,并且那般評價自己的時候,可謂感激涕零,當即給傅斯年回了一封感謝信。
因為傅斯年的幫助,林徽因、梁思成的生活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熱情樂于助人的傅斯年在生活困難的時候,有時只能喝稀粥,甚至賣書度日。大家都過得不容易。
即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仍不忘事業,林徽因躺在床上為梁思成寫作《中國建筑史》準備資料,床上總是鋪滿了書籍和資料。
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始終讓人尊敬。
本文為本賬號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您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讓專業的歷史更加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加通俗,讓通俗的內容更有深度,更多內容請關注本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