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鄂爾多斯的雨,比以往更涼快些在鄂爾多斯,每一年的夏天,好像都進(jìn)入了同一種模式,入了夏,感覺天才剛熱起來,一場雨落下,就又被打回了原形。全國都被高溫折磨得蔫噠噠的,這里卻涼嗖嗖得還要加一件衣裳。平時夏天也是二十幾度的溫度,下雨之后會降到十幾度,是不是聽著特別誘人,想去清涼一夏。
? ? ? ? 這兩天,康巴什淅淅瀝瀝的下了幾天的雨,有一些“江南杏花春雨”的感覺,雨水欲斷難斷,纏纏綿綿,整個城市是雨的世界。雨滴飄灑著鉆進(jìn)雨傘,濕了行人的頭發(fā)衣衫。當(dāng)然康巴什的雨也不總是這么溫柔,驟然間濃云滾滾而來,頃刻間大雨傾盆而至,像極了蒙古漢子般豪爽,這里的地市并非一馬平川,而是典型的推山建城,路面走勢起伏不平。雨水匯流成溪,低洼的地面上很快積水成洼,浸透了行人的鞋襪,繼而陸地變成了淺海,馬路就成為了汪洋,行人看海,車輛游泳,上班族叫苦連天。
? ? ? ? 人與雨有著天然的親近,小時候沒有玩具,最喜歡玩的就是泥、沙和雨,披上小雨衣,穿上小雨鞋,在雨中走一走,在水坑中踩一踩,吸一口雨中清新濕潤的空氣,讓雨水拂過臉頰,雨是溫柔親切的使者,既滋潤萬物,又滋潤孩子們的心。長大后,眼中的雨就多了羅曼蒂克的感覺,就像許仙和白娘子相遇在雨中的斷橋,或是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與書桓雨中相擁。在雨中漫步,雖然身邊不一定有知心愛人或紅顏知己,但同樣也會有幾分愜意。
? ? ? ? 中國的雨文化可以追溯到農(nóng)耕時代,那時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進(jìn)行著最原始的耕作方式:靠天吃飯,莊家生長需要雨水灌溉,牲畜和人的飲水也靠雨水匯集,干旱洪澇,雨水多少關(guān)系到人民的生存,因此人們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物阜民豐,就要拜祭雨神,神話中呼風(fēng)喚雨的龍王就擔(dān)當(dāng)了雨神的角色,龍王喚來雷公電母,呼啦啦一陣施法,頓時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從古至今,人們對雨有著敬畏之情,現(xiàn)在,還有很多地方的人,逢干旱舉行祭拜活動,表達(dá)對雨神的崇敬和期待。
? ? ? ?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無不以雨為情懷來表情達(dá)意,有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所營造的凄寒哀婉的愁思,有韋莊的“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所勾畫的異鄉(xiāng)的美與空靈,卻難掩思鄉(xiāng)之情,還有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所表達(dá)的苦樂隨緣、開朗達(dá)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坦蕩胸懷,更有戴望舒《雨巷》中,那丁香一樣的姑娘。
? ? ?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連日的陰雨不得出門,攜一壺青梅酒回家,邀三五好友,酒與故事一傾而下,“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后記:客居鄂爾多斯三年,很喜歡這里,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冬天要比周圍的城市暖和,夏天非常涼爽,家家戶戶沒有空調(diào)。光照時間也很長,夏天晚上9點天還亮亮的。民風(fēng)淳樸,嗜酒,物產(chǎn)不豐富,房價不高,節(jié)奏慢,生活閑適,周圍有景點,響沙,草原,成吉思汗陵,政府很有錢,喜歡把中國各地的好東西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