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完成了學(xué)長的任務(wù),難得有一日休假,便覺得不能浪費(fèi)了。正巧前幾日都市快報登了一則新聞,說最近大火的某電視劇里面的那一塊三生石就在靈隱邊上。便不覺萌生了去一探究竟的念頭。原本早上醒來下雨,感到出行很不方便,但覺得懶在寢室更不好,便還是整理好行裝出發(fā)了。
公交103路浙大附中上車,于三天竺下車。一下車,便被旁邊寺廟的熱鬧驚到。來此朝拜的人絡(luò)繹不絕,大多都是念佛老太太。幽幽檀香,伴隨著寺廟的誦經(jīng)聲,即使邊上人頭攢動,但依舊在那一刻感到了內(nèi)心的寧靜。
循道而上,依著路邊的指示,在一片山坳中,經(jīng)過三生亭、三生堂,找到了三生石。
慕名而來的人很多,而我卻被旁邊的碑文吸引。
此石說的,并非愛情,而是三世的友情。和尚圓澤以“三生”酬報李源的友誼,其情之高,其義之厚,無法衡量:
僧圓澤傳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游子,豪侈善歌聞于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荊州沂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fù)甕而汲者,澤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dāng)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dāng)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愿公臨我,以笑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dāng)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fēng)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yuǎn)相訪,
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fù)相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jǐn)嗄c;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zé)熻霄奶痢!?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圓澤與李源因志趣相投而相交,成為知己。雖重新投胎卻依舊識得故人。此故事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即使歷經(jīng)三生三世,即使身份年歲大不相同,但真正惺惺相惜的人,真的是可以不畏世事、超越輪回的限制,將情誼永存的。
人這一生,能夠找到自己心里真正喜歡的人、喜歡的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檔舞蹈類電視節(jié)目。一位16歲中美混血女孩兒在舞臺上翩翩起舞。跳完以后,金星問身為工程師的女孩的媽媽,為什么讓女兒學(xué)舞蹈,那位母親的話我至今想起來依舊很動容:
“我覺得,一個人,找尋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很不容易,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但都沒有找到,但她在這么小的年紀(jì)就找到了,我們?yōu)槭裁匆プ钄r她?”
是呀,我時常在想,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場追尋。在孤獨(dú)中追尋,追尋能夠與自己相伴的東西。那個東西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另一個靈魂。雖然這種追尋,在大多時候?qū)允「娼K。一個人的探索,或許在他人看來太過冷清,但卻別有意境。你可以看到一些常被人們忽略的細(xì)節(jié),捕捉一些常被人們錯過的感動。
很多人說,亦方啊,這是一類敏感者的特質(zhì)。其實我想說,我樂于這樣的敏感。我喜歡將悲傷加深,放大到足以讓自己參悟出一些苦果;而同樣的,我更樂意將喜悅放大,一件小事就足以令我開心好久好久。我喜歡一個人的找尋,找尋心中所想要的寧靜與安然,而不是一群人無靈魂的交流和玩樂。或許正是如此,我注定孤獨(dú)。又或者,注定一直等待,等待那些志趣相投者的出現(xiàn)。這過程或許有時候看起來苦澀,也會有很多人不理解。但,還是想要這樣,一直找下去呀……
沿著步行街一直走,街邊的店鋪一家家都是木頭小房子,有棉麻制品的服飾店、有庭院深深的茶室、有售賣佛教用品的小店……店鋪后面,是一幢幢白墻黑瓦的小排屋。靈隱的老杭州們,就在這里,伴著佛音,伴著山水,悠然的生活。那山與水,阻隔了不遠(yuǎn)處的燈紅酒綠,阻隔了幾里之外的專屬于城市的喧囂。仿佛回到千年之前的農(nóng)耕生活,開著小店,如果有人來,便熱情招待,寒暄著,品著茶,吃著酒,便是一天。
氤氳的山林,空靈的鳥鳴,悠悠的檀香……時光流水,只得與你們暫別。但相信我們會再次相遇。2017的踏春之行第一站,靈隱。不忘,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