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不高,抬腳即可
當你身臨院前,發現大門緊閉,你會選擇等待,還是選擇敲門后再等待……實際,虛掩著的門,推開即可。不敢推門,只是你心中的門檻太高。
最近完成了期中考試,這次情況比較特殊,只有一門而已,所以我有大把的時間復習。這門課是我的專業課,而且歷年比較難,沒有原來的考題流出,所以大家都不知道要考什么,老師劃重點的更不用說了,基本就表達了一個意思:整本書都是重點。我復習了三天,把書看了幾遍,感覺自己基本的都可以了,難一點的從來沒有掌握過。因此,有一天晚上繼續去圖書館的時候,總想玩手機,基本兩小時都只快速翻了兩遍書,剩下的時間全貢獻給手機了。然后,思考就開始了!這門課是難,但是我上課還是能聽懂的,我不想去鉆研,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學長學姐都說這門課很難,給分不怎么好;二是老師不樂意劃重點,側面印證了這門課給分不會好到哪兒去。所以,我很早就斷定,自己也就拿個良或者中?,F在,我有點多余的想法了,雖然這門課傳說多么多么難,但是我自己還沒有參加過考試,也就是說這門課對于我個人的難易程度還沒有結論。所以,關鍵就是,我自己在開始就把門檻想得很高,認定自己會失敗一樣,好像社會心理學所說的自我預言。想到這些,我就想嘗試一下,再復習一下,多搞懂一點,說不定考試沒有那么難。結果,考試確實并不太難。
當天晚上,我對自己的想法更加堅定,想再試驗一下。我最近堅持跑步,但是我一般都只跑10圈,一直判定10圈是上限。那時,我想門檻只是我自己設定的,試試15圈吧!所以,那天晚上,我跑了5圈后,重新計數,從10到0,鼓勵自己跑完。然后,就跑了15圈,雖然很累,但是真的跑了15圈,一步都不帶走的。
實際,對于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人也深有同感:
門檻是我們自己心中預設的,根本沒有什么依據,只是自己偷懶的借口而已。希望大家偶遇難事,可以參考,門檻不高,抬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