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閨蜜群像炸開了鍋似的,這邊A的婚姻亮起了紅燈,那邊B被家公氣得在單位哭了起來。看著她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抱怨,我除了深表同情外,似乎也插不上話。
也許是“職業病”使然,這樣的對話在我看來總覺得沒有太大的意義。我知道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候需要一些宣泄,然而,只是一味地、花大量的時間去抱怨真能起到宣泄的作用嗎?問題沒解決,壞情緒始終不會真正遠離。
想起困擾了我兩三年的“黑色9月”——那段日子,每年到了9月份就會突然遇上一些事,然后將整個人的情緒都打垮了。不管前面8個月多努力、多自律,從破壞心情的事件發生的那一刻起,我整個人就萎靡了。我先是一個接一個地找朋友傾訴、抱怨,直到自己都說到厭煩了、說到不好意思了。然后就開始“關自己小黑屋”,開始一個人呆在房間,胡思亂想,越想越不知所措。再后來就是各種自我麻痹,刷網,刷劇,直到把時間和精力都耗盡。然后等到12月,等到自己的生日和新的一年臨近,又像被調了鬧鐘似的猛然驚醒,又開始重新振作。然而,一切又是重新開始,從來就無法享受到時間的“復利”。
就這樣周而復始,人生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我一邊自怨自艾,還一邊不斷為自己找借口。我迷茫,我也焦慮。然而我最后真的醒過來了,發現最大的問題并不是壞情緒本身,而是一直沉浸在壞情緒不愿意走出來的自己。無論是抱怨還是哭都不曾真正地幫助到我,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有所行動、有所改變。當然,很多事情是我們難以馬上解決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馬上就能做的事——實事,去轉移我們在壞情緒上的焦點,比如閱讀、比如運動,比如收拾屋子。任何對身心有益的行動都有助于我們走出壞情緒,讓我們有機會冷靜下來,客觀地去面對現實,尋求解決的方案。
事實上,當她們各自宣泄完之后我也提供了我的意見。對于A,我建議她先將她公婆的問題剝離,看看他們兩公婆之間的真正問題和矛盾點在哪。對于B,我建議如果她如此不喜歡她家公干預自己的生活,那么前提是她兩公婆在經濟上必須要足夠地獨立,事實上,他們都是公務員,在我們這個城市既體面又高薪,他們本該可以過得很好,然而他們卻依然如此依賴她的家公,這是需要檢討的。
誠然,我們都難以避免有壞情緒的時候,所以,如何面對成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功課。當然,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自己的方法。但不管我們各自的辦法是什么,我們都必須要認識到抱怨和哭從來都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是最浪費時間和消耗生命力的事情。然而我們女生卻往往容易陷入這兩件事的沼澤中,所以特別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