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三年級的班主任。今天我們班三位同學受到了領導的批評,原因是爬墻外出。墻附近有高壓線且臨近馬路(很窄的單行道附近有彎道易發生車禍)。我在昨天晚自習下課之后才知道這件事情,今天早自習沒來得及教育學生,這是我工作的疏忽,我反省了很久。
今天剛上第一節課時其中一位搗蛋“慣犯”就被領導抓走,去找了家長。不一會兒,家長帶著孩子來到辦公室找我,當時我的態度算不上很好,因為從早自習開始我就陸續接到了我們班“四大天王”包括這位同學的各種小報告。
這位同學就叫他小H好了。他是由爺爺帶來辦公室的,爺爺經常在外面做些零碎的小工,很少管孩子,且這個學期伊始小H的媽媽就沒有外出打工一直自己在家帶著孩子。
這位媽媽個性有些強勢,上大周小H在校犯了一些錯誤。我前幾次都對他進行了說教,直到他用石頭打別人的頭且頂撞門衛趁門衛不注意時沖出校門,我們學校大門可是對著路口彎道?。∪f一出現了交通事故可怎么辦!于是我對他進行了打屁股的行為之后又說教了一番。當天小H的奶奶接他回家時,我把這些事情一一反饋給了他奶奶聽,可第二天(當天下午放假)他依然頂撞班干部,我對他進行了留校且把他這一周的情況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一進教室就直接用一種不耐煩的語氣問小H自己,他為什么留校,小H沒有說話。當我在一旁細數小H這一周所范的錯誤時,她便插話批評小H,和我幾乎沒有溝通,最后她告訴我,小H年紀太小了不懂事,才會犯錯。我便回她,正因為他不懂事才需要教育,他才會改正錯誤,小狗都可以教會他幫助警察抓壞人,更何況人呢?之后他媽媽也沒有詢問老師是否能夠離開,就一邊提著小H的書包,一邊大聲罵著小H離開了。這次談話不歡而散。就在這周一個領導突然告訴我有人投訴我體罰學生,我感到很奇怪,我平時都以鼓勵學生為主,何談頻繁體罰學生呢?我問領導具體是哪個學生,領導卻說只記得是哪個地方的學生了,具體名字不太清楚。我花了一天的時間確認了就是小H的媽媽,心里一下子明了了。
七八歲的小孩子在學校得小打小鬧是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是無法避免得。但是我覺得在翻圍墻出校門這件事情上不光要孩子認識到錯誤,家長同樣也樣認識到安全問題的嚴重性。我用不慍不火的語氣告訴小H的爺爺把小H帶回家,等他媽媽回來了再帶著小H一起去找一次領導,把問題說清楚。
小H的媽媽找過領導以后也沒有來我這里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倒是晚自習下課之后小H的爺爺奶奶都過來跟我一起談了談小H的一些表現。
從前我只了解到小H在家屬于雙親留守兒童,媽媽會時不時回來看他兩天,而爸爸卻已經快兩年沒回家了。
我從小H的爺爺奶奶口中得知,小H非常記掛校園墻外的風景的原因是:他每次回家找媽媽時,媽媽幾乎都會給他一兩元的零花錢,所以他回家心切,恨不得“桃花潭水深千尺,我想回家一萬次!”在和門衛硬碰硬無果還被老師批評之后,他便想出了新法子:爬墻!
不同于初中高中生的有預謀有組織地爬墻外出,低齡兒童目前還認識不到爬墻的危險性,他的想法可能是出于好玩兒,又或者我找到了一條沒人能管住我的回家之路。
在進行了思想教育之后,他也說了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晚上我和小H的爺爺奶奶從7:40一直聊到了8:30,小H的爸爸常年在外,和小H平時的溝通交流也僅局限于“金錢交易”,小H想買什么時,就會說:“我叫我爸爸給我打錢過來?!庇只蛘咂綍r的微信聊天中常見的話語就是“爸爸給我發個紅包吧!”孩子在成長中最不能缺失的就是父母的關愛。一般家庭爸爸的形象是高大威猛的,是能夠保護住整個家庭的,而媽媽卻是慈祥溫柔的,能夠無微不至照顧自己的??尚在潛意識里沒有對爸爸樹立一個這樣的形象,反而覺得爸爸是自己的“提款機”,所以每次和同學發生小摩擦時小H總像一只“小刺猬”把自己武裝起來,這是他保護自我的方式,可這種行為恰恰又是老師口中的“壞學生”才會出現的行為。
談話中我還發現了小H奶奶的一些教育行為,有一些家長教育的通病,就是限制孩子的行為,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卻沒有告訴他為什么不能這樣做。比如電視聲音要適量不能開得太大,她只會叫小H電視聲音關小,可小H偏不聽,于是雙方便起了爭執。其實只要告訴孩子聲音開得太大會影響聽力,以后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戲時聽不清游戲規則可怎么辦呀?還可以更進一步地引導小朋友從小養成為他人考慮的習慣,電視聲音開得太大了會影響到周圍鄰居的休息,他們會覺得咱們家非常沒禮貌。只要把這些道理告訴了小H我相信小H一定會接受奶奶得建議。還有一點,我觀察到小H奶奶平時教育小H時的口頭禪就有“你不聽話我就打死你”、“你不寫作業我就把你腿打斷”,在孩子小時候用大灰狼嚇唬他們,長大了用言語恐嚇他們,可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知道家長是騙人的,所以家長在孩子心中沒有可信度。同樣很多家長拋出“誘餌”來讓孩子達到目標,可是孩子達到了卻不兌換自己的獎勵,這樣在無形之中就打壓了孩子的積極性,自然孩子們就越來越不聽家長的話,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說老師講話和家長講話達到的效果不一樣。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因為家長的行為而對學生產生負面情緒,不拋棄不放棄是我的原則。
我會加上小H爸爸的微信,和他有進一步得溝通,并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小H和爸爸進行視頻通話聯絡感情。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都需要通過后天的教育來彌補不足。
(以上屬于個人反思,帶有個人感情色彩)
10月15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