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我帶著兒子在小區里玩,看到一只小麻雀躺在地上。
“小麻雀死了,好可憐啊!”我跟兒子說。
“它還能飛起來嗎?”剛滿4歲的兒子并不知道“死了”是什么意思。
“飛不起來了,他死了。”
“那咱們用水潑他,行不行?”兒子想起手機上的湯姆貓游戲,小貓暈倒后,可以用水潑醒。
“用水潑也醒不了,它死了,回不了家,真可憐。”我抬頭看看樹上,說:“你有沒有聽到小鳥在不停的叫?可能是它的家人。”
“那它是怎么死的?”兒子問。
“我也不知道,也許是摔下來了,可是它有翅膀,會飛呀!”
“我知道了,它剛想飛起來,就有一個杏掉下來,砸住他了。”兒子的猜想很有道理,因為小麻雀在一棵杏樹下面。
“哦,有可能,砸住它的翅膀了?”我順著他的思路說。
“不是,砸住他的羽毛了。”兒子糾正了我的說法。
“哦,這樣啊。咱們把他埋起來吧,不然小螞蟻就來吃他了。”
我的建議得到兒子的贊同,然后我們找了個木棍,我把小麻雀的尸體撥拉到灌木叢下面。
我說:”小麻雀到里面去睡覺吧,到里面去睡覺吧……“
兒子也跟著說:“小麻雀去睡覺吧。”
然后,我給它蓋上了一些葉子,給它舉行了一個簡陋的葬禮。
兒子剛剛過完4歲生日,這是最早的一次關于死亡的教育。雖然他現在還是無法完全理解死是怎么回事,但是從他的表情我看到了哀傷和憐憫,顯然動了惻隱之心。在4歲寶寶的概念中,應該會覺得自己以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永遠活在世界上吧。
然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一個尊重生命的人應該對死亡表示敬畏,要愛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愛惜別的生命。
有些小孩見到地上的螞蟻就去踩,我相信這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大人教的。兒子以前也踩螞蟻,因為爺爺說螞蟻是害蟲。如果是蚊子、蟑螂之類危害我們的健康的害蟲,打死倒也情有可原,畢竟咱們不是守清規戒律的佛教徒。但是,螞蟻在地下過它們的小日子,并沒對我們造成危害啊!
對于那些比我們弱小的生命,難道我們不應該愛護它們嗎?我相信愛惜生命的孩子一定是善良有愛的。后來,我告訴兒子,螞蟻是小生命,不要傷害它們,他就不再踩螞蟻了。
前段時間,看到新聞上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虐待小動物事件,而她的母親卻稱贊她勇敢。我感覺太不可思議了,憑著自己比其他生命強大就肆意踐踏生命的行為叫“勇敢”嗎?我為這位母親的無知感到悲哀,而虐待動物的小女孩卻可氣又可憐。
人和動物是平等的,正如人和人之間是平等。尊重別人才能莊嚴自己,相反,如果以欺凌其他生命為樂,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善良在何處安放?
很幸運,能夠通過埋葬小麻雀,這個溫和的方式教給他,要愛惜生命,要與人為善,也要善待其他小動物。
古人說“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短短兩句話說出了中華文明厚重的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