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下午3點半,蘇州著名作家,文學學者王稼句老師來到吳江笠澤書院,召開《美食》叢刊組稿暨創作分享會。
作為吳江作者代表之一,本人有幸參加了組稿會。
在蘇州文壇,王稼句老師是一個傳奇人物。一直記得蘇州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協主席范小青老師這樣形容王稼句:外地朋友寄信給王稼句,不知道地址不要緊,只要寫上蘇州王稼句這幾個字,郵遞員就能準確送到王稼句手中。
由此可見,王稼句在蘇州的影響力之大。
王老師曾任蘇州作協專職秘書長、《蘇州雜志》編輯,古吳軒出版社副總編輯等職務。是著名的作家、文化學者、出版人。
形容一個作家創作豐收有一句話:著作等身。就是寫的文章摞起來和身高一樣高。這句話用在王老師身上遠遠不夠。昨天王老師還說起這個問題,說有人特意把他編寫的書全部摞起來量過了,要有2米多高,這個身高,早就比姚明還要高啦!而他還在源源不斷出書編書。
言歸正傳,這次王老師是為了新編的叢刊《美食》而來。王老師介紹這是一本叢刊,按照稿源每年編印2-4期。這次帶來的第一期,銷量很好,只余5本全部帶來了,第二期正準備刊印。
沒看到這本書之前,我想當然以為就是一本大雜燴,現在很多叢書集子,都是這個路數。開會間隙,特意抽空翻了幾篇。一看真是驚艷,這個稿子不是一般的好!最最難得的,都是原創,不是各個報刊雜志上搜羅來的炒冷飯!
由衷感嘆一聲:這本刊物做的非常好。這些稿子的挑選,真的是優中選優了。尤其難得的,是沒有人情稿、名人稿,是真贊實貨的。再說一句,比某某雜志做的好!更有看頭!
因為是熟人,大家也不避諱,這些話都是實話實說了。
王老師說話風趣,講了約稿要求:要原創首發,要寫的有深度,要寫散文,但是不能寫抒情散文。有稿費,稿費還蠻好的,還寄樣刊。
據王老師說,稿源源源不斷,但是要求精益求精。
王老師舉例說明:某某美食家的文章我是一篇也不要的,書么出了兩本,寫得一點沒有深度!那種老先生們的文章,我見了頭痛的,引經據典,又沒有實質性內容的。還有那些人情稿,我是一概不睬的!我有要求,也沒有要求,天南海北,哪里都有美食,哪怕最貧瘠的山溝溝里也有美食,總之,只要文章寫得好,我不管你寫的啥,拿來就好用。
王老師快人快語,直爽豁達,逗得大家捧腹不已。一場組稿會開得生動有趣。說起一些文壇秘史,前輩故事,毫無顧忌。說起某女作家的成名,他講:我從來不覺得她寫得好,只是她冒出來的那個時代好!也算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吃到了一波時代的紅利。
旁邊的小紅悄悄拍拍我的手:就是,我也覺得,我們比她寫得好多了。
是的哇,我也覺得,哪里有這樣好。我就缺了那個時代和風口。我講。我寫文章的時候,我們的鎮合并了,要是不合并,我肯定也和那些別的鄉鎮上的文友一樣,到鎮上當一名定工干部,現在退休也拿高工資了。
小紅大笑,那是你今年不退休了,55都退不了。以你的能力,肯定當了女干部。你比那些在鎮上上班的文友都能干!
有時候想想,這就是一個人的命啊,所謂時也運也命也!我的人生,別的樣樣都好,就是退休工資不好。我現在也想開了,一個人怎么可能事事如意樣樣稱心。
我和你相反,我的人生樣樣都不好,就是退休工資好,我也想開了。小紅講。
所以啊,還是小魚兒那句話最治愈:一個人啊,要知足,要感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