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蓮池區環衛工人汪占順老人利用工作休息時間讀書的事情,已經在媒體上連續報道好幾天了,而且還一度上了頭條。這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啊!而我卻有一些淡淡的憂慮。
為什么媒體會對汪大爺讀書這件事如此的重視,大張旗鼓的宣傳,連續大篇幅的報道呢?不僅是我,好多人或許對此都會有疑問。
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國家讀書之人還不是很多,或者說是很少,只占我國人口比例的一小部分,大多數人都沒有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有些人一個月都不見得能讀一本書,你可能認為我說的太夸張了,其實真的就是這樣。包括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們,我從來就沒有看見過他們真正的讀過,我以黨性保證,絕對沒有胡說八道。當然,愛好讀書之人也是有的,他們不僅每天都在認認真真的讀書,而且是大量的閱讀。他們不僅閱讀,而且還堅持練習寫作,而且不少人都成為了著名的作家。我特別尊重讀書之人,發自心底的為他們點贊。
我們今天談論的主角是汪占順大爺,他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哪位大作家,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環衛工人。汪大爺三年前從中鐵十一局退休之后,就做起了環衛工作。其實汪大爺做這份工作不為別的,完全是為了給自己找點事做,讓自己每天過得充實一點。他喜歡讀書,已經成為了習慣,只要有空閑時間,汪大爺總得看上幾眼。如今做了環衛工人,他身邊還總是帶著幾本書和一本?現代漢語詞典?,一旦遇到不認識的字,馬上就可以查找,及時的弄明白,方便閱讀。多年的讀書積累,汪大爺的文字水平也提高了很多,更加豐富了自己,而且老人也越發的喜歡讀書了。
我感覺媒體這樣連續的報道汪大爺利用工作之余讀書的事情,其目的不僅僅是在宣傳汪占順這個人,更主要的是在宣傳他這種堅持讀書的精神。是在弘揚一種讀書的正能量。目的是激勵更多的人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加入到讀書的隊伍中來,暢享讀書的快樂,完善自己,影響他人。
我自己也是一名忠實的讀書愛好者,跟汪大爺一比,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我必須以汪大爺為榜樣,向他好好學習,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學習他堅持讀書的精神,還有閱讀的習慣。無論走到哪里,身邊都要帶幾本書。煩了累了的時候,把書拿出來,認真的讀一會兒,它會使人安靜下來,會讓我們不再煩躁,也會讓我們發熱充血的大腦變得冷靜,變得清醒。只有我們的內心平靜,頭腦冷靜,思路才會更清晰,工作才會更順利,也才能感覺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你會發現,讀書會讓人變成這樣,心里滿是驚喜。我們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強大的內心支撐,才不會一時沖動,做出不冷靜的事情來。那樣也許會給自己和單位造成很大的損失,會讓我們的內心時常受到譴責,即使得到了領導的原諒,心里也會惴惴不安的。
在不少作品中看到過這樣的說法:讀書會增加生命的厚度,體育鍛煉會增加生命的長度。俞敏洪老師在他的文章中就有這樣的提法。他強調要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有兩點比較重要:一是每天要保證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二是在工作中要堅持學習,多讀書,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這兩件事也是我主要的業余生活,健身和讀書。
當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身體、思想、習慣等等。所以說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強求與于人,更不能把我們的思想、習慣等強加在某一個人的身上,這是極其不現實的。但是我們可以用實際行動慢慢的影響他們,感染他們,讓他們自己逐漸轉變觀念,逐漸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即使他們暫時沒有行動起來,至少心里已經有所觸動,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就會拿起手中的書,或長或短的看那么一會兒。
我非常喜歡畢淑敏老師的那句話: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我是李衛星,我已經在路上,你,準備好了嗎?我愿與你同行,我在這里等你。
希望您能喜歡,并留下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