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斑馬的天敵不是獅子、老虎和狼,而是小小的吸血蝙蝠。每當蝙蝠在覓食時,會先找到馬腿,在上面咬一小口,然后吸吮斑馬的血液。話說,斑馬的脾氣非常暴躁,一旦被叮咬,它就煩躁得不停的上躥下跳,拼命想甩掉身上的蝙蝠。斑馬越暴躁、越跳躍、越激動,血流得越快,蝙蝠則咬得就越緊,吸吮得越歡快。直到最后,小小的蝙蝠心滿意足、飽腹而走,而斑馬卻因為跳躍過多、疲勞過度、失血過量轟然倒地。面對被蝙蝠的叮咬,是斑馬浮躁的情緒害了它。如果斑馬能安靜、不折騰,幾口血也不至于搭上了自己的一條性命。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開心時,看什么都挺順眼,覺得生活一切都美好;低落時,做什么都沒精神,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暴躁時,干什么都很沖動,活像一只“憤怒的小鳥”。不良的情緒,能讓斑馬失去生命,更能讓一個人毀于一旦。很淺顯的道理,只有把情緒照顧好了,才能把日子過得好。
我的理解,情緒是由一個接一個的想法而來,對比自我的固定認知,隨之認同的就歡喜,不認同的就憤怒。其本質,源于自我對某一事物認定的執著。比如憤怒的出現,意味著有人障礙了你某方面的欲求:孩子考試沒考好,你很憤怒,意味這障礙了你只接受優秀孩子的欲求;愛人跟你爭吵,你很憤怒,意味這障礙了你期待愛人理解體貼的欲求;同事晉升了,你很憤怒,意味這障礙了你只接受自己不能比人差的欲求;愛人抽煙喝酒勸了多次都不聽,你很憤怒,意味這障礙了你想改變他的欲求;得知別人說自己壞話,你很憤怒,意味這障礙了你不能有“差評”的欲求……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好情緒、壞情緒,說白了,都是自己心的泛化。過日子嘛,心勿亂、情別濫、理要明、智應全,我們要的是真正成為情緒的主人。
(一)心勿亂,少些計較,煩惱真會少。人一輩子,有無奈、有遺憾、有磨難、有苦樂,是由酸甜苦辣的經歷匯集而成。心別亂了,少一些計較,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當你擁有包容這世間一切的心境,也就能擁有被幸福包容的人生。
(二)情莫濫,善待別人,是善待自己。人活一世,一顆善心在懷間,愛滿天下,這世界就會因你而變得更加溫暖一點。用情專一,善字打頭,別讓情緒左右了,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改變自己就是改變命運。
(三)理要明,人生很短,應學會淡然。人生很短,生活很累,道理要懂,學會淡然。不要在別眼里修自己,也不要在自己眼里修別人。自己的心情,自己知道就好,自己的日子,自己過好就行,別讓一個壞心情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四)智應全,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當情緒涌上心頭,智慧被遮蔽,人就會變成一個沖動的“魔鬼”,傷人又害己。面對生活的種種不順,別逞一時之快,學著接納和運用智慧,不要在情緒里面去解決問題,終究好事壞事都會成為往事。
能夠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能夠制約我們的,也不是源于外界,而是我們內在對待事物的態度和心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場景?當你進屋的那一刻,小孩又在玩手機,被你逮了個正著,你頓時火冒三丈。這一刻,你要是看見了自己的“火”,你就知道了你即將要出現“冒三丈”的情緒,隨后,意識到了,你自然就會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去解決教育孩子的問題。當你看見河,你已在河之外;當你看見山,你已在山之外;當你看見自己的情緒,你已在情緒之外。當一個想法出現時,你能及時的看見,這很重要也很關鍵,那么它就會消失或減弱。當你學會看見,懂得心勿亂、情莫濫、理要明、智應全的道理,所有的情緒也只是一個念頭罷了!
開心一輩子,難過也是一輩子,這世上沒有解不開的結,沒有過不去的坎。人啊,千萬別讓自己的情緒,傷毀了自己!
突然想起了一個早上的經歷:我騎著單車正常駛過一個路口時,一個小伙子騎著電動車闖過紅燈飛馳而來,差點就把我“攔腰”撞到。還在我驚魂未定時,他卻認為我擋了他的道而破口大罵。我無奈的沖著他笑了笑。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笑容還不夠燦爛吧!走遠的他一路還在咆哮。聽著漸行漸遠的咆哮聲,我有點自責了,真應該跟他道歉,是我引起了他的憤怒。默默祝愿他:余生別再做情緒的奴隸,愿他一生平安!
最后,分享一首自己挺喜歡的,名為《世界上最荒唐的事》的小詩:
上帝是如此寵愛你,而你卻無比悲傷。
手上有最強大的武器,而你說沒有力量。
真相每天都在給你提醒,而你卻視而不見。
身邊有最豐盛的美食,而你一直抱怨饑餓難當。
你坐在金山上,說自己太窮。
你躺在大河邊,說自己太渴。
你開著飛行模式,問為啥沒有信號?
你自己不肯睜眼,卻抱怨什么也看不見。
寫著寫著,就笑了,笑著笑著,眼淚就出來了。
你喜歡嗎?生活,其實挺美好,挺有趣的,咱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