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打開窗,讓陽光照進來
初夏陽光沒有那么熱烈,在陽臺上零零散散的陽光中,伴隨著小風,讀完了這本書。
其實這本書我已經買回來兩年了,之前一直放在辦公桌上,偶爾翻看兩頁,也沒有看進去。
讀完之后,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是個驚人的故事,鼓舞人心。
塔拉寫的自傳,透過這個奇跡背后,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善良、勇敢、堅強、黑暗、險惡、冥頑不靈、救贖、持之以恒……
她難以想象的原生家庭:在垃圾場的廢銅爛鐵充斥的童年里,那里沒有讀書聲,只有起重機的轟鳴,“不上學,不就醫”這是與世隔絕家庭的座右銘。
十七歲之前的塔拉沒有踏出過大山,也沒有踏入過校園。
可是她通過自學先后考取了楊百翰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獲得了哲學與歷史博士學位,成為作家、歷史學家。甚至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無疑,塔拉創造了奇跡,這是一個完美的逆襲。
我更關注的是塔拉的自我成長和內心的療愈過程,學歷和文憑可以證明她的學習能力,但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和傷害是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愛去復原的。
塔拉說:“我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里有什么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
是的,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
叢非從老師在《養育你內心的小孩》中寫道:“原生家庭沒有滿足你的,你可以自己填補上,我們有機會重新得到成長,自己養育自己,陪伴自己重新長大,養育自己的過程就是愛愛自己的過程。”
教育就像黑暗生活中的一束光,塔拉打開了一個縫隙,光便傾瀉進來,溫暖照亮了她整個人生。
但她的內心仍需要更多溫暖與力量。
愿我們可以像塔拉一樣,可以勇敢地接納自己,不斷地探索與提升。
打開窗,讓我們的人生照進源源不斷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