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不止是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很流行,正如之前讀到的一篇文章寫道:“想必是,大家都覺得生活在茍且中,不能自拔了”,所以才有了猙獰的心聲。
也恰逢五一,想必有很多朋友借著時間的盈余去尋找“詩和遠方”了,所以趁著這個機會,和大家聊聊“詩與遠方”,還有“生活”。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詩和遠方”這樣的生活只滿足了短暫的心理訴求,最好的生活只在當下。
我們追求的“詩和遠方”
詩并不是詩詞歌賦,只是一種內在的詩意和有趣,人為的主觀感受。
遠方也不是天涯之外的去處,不是我們時刻眷戀的旅行終點,而是在尋覓詩意生活的過程中踏上的征程,遠方只是我們遐想的終點罷了。
為什么我們老想著“詩和遠方”?
我們生活在物質文明大于精神文明的時代,社會進步,經濟繁榮,金錢誘惑......這些外在的影響使我們在潛意識里固化了一種不斷的物質追求即可帶來一切價值生活的觀念,所以我們總是永不止步的工作,我們努力賺錢,購置住宅,掃蕩商場,以此來滿足我們的填充住宅空間的欲望,認為這樣的生活才是有品質的。
當這樣的生活止步不前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一味的追求使我們懈怠了疲憊的身軀和心靈,我們需要有價值的生活,需要有趣的生活,所以我們向往“詩和遠方”。
一切都錯了
有時候,我心存疑慮,我們追求的“詩和遠方”真的是“詩和遠方”嗎?
我們去幽靜的深山棲居,品一杯香茗,呼吸清新的空氣,忘卻城市的喧囂,不經意間放佛覺得是在享受另一個時空。等到回到城市的時候,我們不得不繼續茍且的生活。
我們去美麗的國度旅行,感受不一樣的風情,欣賞不一樣的美景,定格一張自拍照,然后發到朋友圈,一次習以為常的曬,只是為了印證曾經來過。等到我們回歸原有節奏的生活的時候,同樣不得不繼續茍且的生活。
到最后,往往我們得到的并不是我們追求的。我們都希望過得更好,希望更好的生活,有價值的生活,不想勞碌一生,因為那不是我們想要的結局。
我們追求“詩和遠方”,是我們內在最真誠的訴求,我們愿意用短暫的時間去滿足最美好生活的欲望和期許,即使到最后只剩下回憶。
我們把追求“詩和遠方”與平時的生活完全隔離開了,認為是兩個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我們認為工作的時候工作,追求品質生活的時候大膽的去追求,實際上這一切都錯了。
一個很無奈的現狀是:我們過度的追求物質,同時又期許最好的生活,我們用大于80%的時間追求物質,用少于20%的時間感受生活。
最好的生活只在當下
回到最常態的時間軸里,我們照樣工作,照樣生活,照樣過著24小時的一天。我們追尋著的“詩和遠方”,追尋著的最美好的生活其實就在當下,只是沒有發現而已。
為了更夠有更多的時間發現和感受最美好的生活,我們需要做的是尋找到對自己來說有趣有詩意的事情,用心去做,去堅持。少一點物質追求的過度欲望,多一點回歸家庭、生活的訴求和行動。我們依然可以花時間去追求事業,只要是覺得有趣就行。
有時候,我們追求的東西很多,認為都是有趣,有品質保證的,總不愿舍棄清單上的一個兩個。可是到頭來,我們沒那么多精力去一一達成,甚至應接不暇,不妨換種思路,“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給生活做減法,把更少的東西做得盡善盡美,最好的生活也需要專注。
如是,我們都可以嘗試去發現自己最好的生活。
如果發現了,覺得有趣,不妨回復一二,你我若是相同,便是有機會相伴追尋。
最好的生活只在當下,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其實不難,用心便是。
轉載請注明出處(微信公眾號:xingzoudem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