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始讀《朝花夕拾》的時候,真有點讀不進去。但在硬著頭皮讀完之后,對別的沒什么印象,卻對里面的好幾個人物印象深刻。
就比如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對魯迅管的很嚴,有各種各樣的規矩。他干一點調皮搗蛋的事,長媽媽都會去告訴魯迅的媽媽。當時還是小孩的魯迅是很煩這些規矩的。
雖然魯迅不喜歡長媽媽的規矩,但有一件事卻讓他對長媽媽感到敬意。魯迅在他的遠房叔祖那里看到了一本繪制精美的《山海經》,從此以后就對那本《山海經》念念不忘,連長媽媽都注意到了,于是在她請假回家的四五天里,為魯迅帶來了一本《山海經》。雖然那本《山海經》比較劣質,但是魯迅還是把那書當寶貝似的。
長媽媽的形象在書中顯得很淳樸,平時管的很多,看起來挺煩的。但是在長媽媽給魯迅帶來了那一本《山海經》之后,我就再也沒覺得這位長媽媽很煩了,畢竟她是很關心魯迅的,管的多也是她的教育方式。魯迅用這種方式把長媽媽的形象刻畫的很豐滿,既描寫她“不好”的一面,也描寫她好的一面。
還有一位衍太太和長媽媽剛好相反,孩子們都喜歡去她家玩,因為無論他們怎么調皮,衍太太都不會說他們。和別人打架受傷了,不敢回家,就會去衍太太那里,她總是會為受傷的孩子涂個藥膏。
相比長媽媽和衍太太的教育方式中,我更喜歡衍太太的教育方式,更自由。而且,我作為一個孩子,如果在外面打架了,回家還要被媽媽罵,心里會不舒服。但是得到了安慰后,就會好不少。
還有魯迅在日本的老師藤野先生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魯迅把他的講義給藤野先生之后,藤野先生為他指出哪些地方畫的不對,魯迅表面上在聽,實際上還是覺得自己畫的好。
這讓我想到數學老師讓我訂正卷子的時候,我有的題雖然錯了,但就是不想訂正,總覺得自己沒錯。但后來卻會發現是錯在沒看懂題,或者算錯了,這種小問題上。這種驕傲的情緒人人都有。
魯迅的爸爸在書中的形象是一個比較嚴厲的人。比如魯迅在小時候,他要出去看戲,但他的爸爸在他出發前讓他留下來背書。最后魯迅背完了,出去看戲沒有泡湯。
他的爸爸什么時候讓魯迅背書不好,非得在出去看戲前讓他背。這讓我想到了春游的時候,老師說如果有誰沒補完作業,就不能去春游。但結局不一樣,最后有一個同學很不幸,沒補完作業,一個人留在了學校。
我認為魯迅當時其實是有不滿的,但因為對方是他的爸爸,所以不敢反抗,只能硬著頭皮背完了。
在啃讀完《朝花夕拾》后,我并沒有太大的感觸,但還是要佩服魯迅描寫人物的方法,三言兩語就能把一個人物形象塑造的很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