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又到了,兒時不太懂事,對于國慶節放假,當時還小沒有啥感覺,也沒有現在的國慶節黃金周一說,只知道一到國慶節學校只放假一天。
當時還沒有包產到戶,印象最深的是,越是國慶節期間,生產隊就越忙,因為國慶節期間是秋收季節,爸爸媽媽那時很年輕,是生產隊的主要勞動力,每到秋收季節,勞動強度高,隊里每天都要開食堂,食堂供兩頓飯_早餐和午餐,一般早餐就是蕓豆大碴子粥,每天清晨天還沒亮,我和兩個妹妹還在夢鄉之中,媽媽就把生產隊分給我家的五口人早餐就打回來了,記得媽媽說一口人一舀子大碴粥,我家理所當然的就是五舀子大碴粥,我迷迷糊糊之間,媽媽就把大碴子粥端回來了,就聽媽媽在耳邊說:兒子一會你起來,你們三個把大碴子粥吃完去上學,然后爸爸媽媽就著咸菜吃點大碴粥,就去生產隊割地。大約五點多鐘我把兩個妹妹喊醒,我們兄妹三人守著飯盆,你一勺她一勺,喝完大碴粥,把門鎖上,把鑰匙放在爸爸媽媽規定的地方用磚頭壓上,接著背著書包就去上學了。覺得那時的大碴子特香甜,尤其里面的蕓豆,又綿又軟,兩個妹妹專挑里面的蕓豆吃,我還訓斥她倆是饞貓。
中午生產隊給社員也準備午餐,一般情況是高粱米飯,大豆腐湯,午餐大多數社員都在隊里吃,因為孩子都去上學了,有的生產隊為了搶工期,都和學校聯系,讓我們學生幫著秋收,社員們把玉米割完,每間隔十幾米放一個攤位,每個攤位大約二三十個玉米秸稈兒,每個秸稈有兩枚玉米棒子,我們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就負責把每個攤位的玉米棒兒的葉子剝開,把玉米掰下來,扔到固定的堆兒里,那時小孩子為了攀比誰剝的快,有的孩子就開始投機取巧了,表面剝了幾枚玉米,然后把剝完的玉米秸稈兒蓋上未剝的玉米秸稈兒上再去下一個攤位,因為有督察的社員,一旦發現,報告老師,舞弊的學生就被班主任好個批評,并通報全班同學,偷懶的會感覺很羞恥。
生產隊因為有師生參加勞動伙食會有所改善,這時候中午伙食就是大黃米面的切糕,切糕下粘著蕓豆,那吃的真是個香甜,但副食依舊是大豆腐湯,但總比高粱米飯就著大豆腐湯好吃多了。
記得1983年包產到戶了,再也沒有生產隊秋收時節的食堂了,家家戶戶都自己忙自己的了,但往昔的艱苦歲月依舊縈繞著我的腦海,永生難忘!
后來讀高中上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離開了家鄉,時移世易,隨著農村的包產到戶到城里的工礦企業改革,無論城鄉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的生活日新月異!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卻愈加懷舊了。
時過境遷,現在的國慶黃金周,很多人都愁著不知道去哪里游玩才能打發假日的時光,有的去國內著名景點旅游,有的選擇國際品牌線路觀光。雖然回來后依舊過著平常日子,但心情愉悅舒暢。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像站在山巔一樣,回望一下那逝去的那蔥嶸歲月。是苦還是甜?
回首往昔,思緒萬千,對于我來說,沉淀在心里的依舊是我無法割舍的沉甸甸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