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世上匆匆來去,轉瞬便淹沒在滾滾紅塵的無盡變化中。人生苦短,只可珍惜,不可執著。
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煩惱,困惑,奮斗,熱切地期待明天幸福。生活也似乎好有希望,象是承諾未來一定存有美好事物。可我們內心深處卻總有一種壓抑,一種生命被囚禁的感覺。眼見衰老病死獵獲著每一個渴望自由的心靈,我們總不免感嘆人生終究如一出悲劇落幕。
一路奔向未知,我們誰不是孤獨前行?本想期待明天會給予心靈慰藉,而感受到的卻只有歲月無情的流逝。
經過的人或事,好似一陣風從身邊掠過,此生最后終究還是兩手空空,從來也不曾擁有什么。
在暮年回望往昔,就像看見灰蒙蒙的天際,一切都消失的無影無蹤。我們的愛與恨,歡樂與遺憾,似乎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曾經的害怕擔心,焦慮或是疑惑,曾經的渴盼與激情,曾經陪伴過我們的人,陪伴過我們的愛,都哪里去了?世界似乎只有自己是真實的存在,其他的都是夢幻泡影。我們不過在給自己演戲,我們也是自己唯一的觀眾。
一生大可以順其自然隨波逐流一輩子,但是靈魂的不安無法讓人那樣去踐踏生命,多少人發出了對生命本身的追問。
事實上,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精神的修行。雄鷹為了涅槃重生,在其中年后慘烈地將陳舊的自己撞碎撕裂,我們也只有經歷過痛苦的反思,才有可能讓生命有所覺醒。
外界沒有真正穩定的事物,最終一切都會回到內心,唯有心中的光才能照亮生命中的陰霾。最終你會發現,人面對的是外在世界,應付的卻是自己的靈魂。
有些人,對其生命既不感到美好,也不覺得悲涼。他們從不感恩生活的饋贈,也不悲嘆命運的無常,除了總愛抱怨就是認為一切理所應當。
他們苛求別人,卻也不善待自己,事事計較得失,處處逃避責任;他們期待他人高看,卻不去面對自己的無知與懦弱,安于現狀卻又難守寂寞。真是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
我們雖然受困于命運,但同時也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麻木的靈魂被世俗熏染,在被動的生活里迷失自己,而覺醒的靈魂自我改變,在生命的磨礪中收獲成長的快樂。
生活沒有模板,只需心燈一盞。生命的救贖只能依靠自己,歲月的無常是修心的道場。
泰格爾說:“我們從外面的世界采擷萬物,占為己有。沉思則正好相反,它深入偉大的真諦的核心,最后,我們被沉思主宰了。”
“我們沉思,我們須深刻地理解,使我們的心與真諦相和諧。”
人生如果不懂自我反省,那么就只能順著自己的習氣滑入欲望和情緒的泥潭越陷越深。
到內心尋找愛與安樂吧,人生的意義在于去探究其本身存在的秘密。精神家園是生命綻放的源頭,是我們靈魂思念著的故土。正如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所言:
“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引車賣漿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做主張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