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作平臺的閱讀量點贊轉發量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數據如果好看,可以不斷激勵自己,可一旦太差了,反而是對寫作者的打擊,尤其是在持續不好看的情況下。
但是做任何的技能的成長都符合一個規律,它的過程就像冪函數,前期是漫長的積累階段,之后就是爆發式增長。成功的關鍵就在前期漫長的積累,然而這個階段是最難受,比如寫作,如果從一開始就奔著閱讀量、點贊量而去,是極容易半途而廢的。
我現在就是處于這樣的一個階段,每天日更可憐的閱讀量,不斷打擊我的積極性,畢竟誰能夠從一開始就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擁有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好在,我一直給自己做“寫作只為自己”的心理建設,就像著名作家毛姆所說:“寫作是寫作者最大的獎賞”,想要持續做一件事情就必須讓它變得純粹,寫作就是為了愉悅自己,不為他人,不為流量。流量只是我們持續寫作過程中,因此不斷提高寫作技巧和內容質量而獲得的額外的收獲而已,萬萬不可把它們作為自己終極寫作的目標。
2
最近的戒斷刷視頻實踐,在臨近春節,在工作壓力較小的情況下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我發現,人一旦閑下來就想看視頻,這幾天我故意壓抑自己不看視頻,我告訴自己“只要不看視頻,什么事不干,坐著發呆也沒有關系”,然而并不是每時每刻都能成功。
刷視頻已經成為一種不良成癮行為,表現在越抑制自己越難受。今天是大年三十在家休息,早上十點鐘睜開眼,在被窩里拿起手機,不小心點開了一個視頻,之后就一發不可收拾,當我回過神來,已經11點半了,一個半小時過去了,接著下來的時間到此刻,11個小時,這期間也有無數次想要刷視頻的沖動,有幾次確實沒忍住,刷了起來,一天之中,有刷視頻的沖動如此之高,高實在令人驚訝。
我之所以那么堅定戒斷自己這種不良成癮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純碎浪費時間,所有容易上癮的短視頻,除了爽,沒有任何營養,更糟糕的是,一旦刷起來,沒幾個小時停不下來。
二是影響情緒,每次刷完視頻,帶來的是空虛感,和罪惡感。
三是傷害專注力,長期刷視頻,會導致我們的專注力下降,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很多人連一篇文章也沒有耐心看完的原因,更別說長文和書籍。
四是傷害我們的大腦,有研究表明,長期大量刷視頻,會引發“多巴胺失調”,進而造成大腦不可逆性的結構性損傷,這些結構性損傷,包括但不限于:
白質組織不良
灰質體積萎縮
大腦皮層厚度減少
認知功能區域受損
這里看給大家看一篇李笑來寫的文章《多巴胺系統被劫持的惡果》,其中講到了一個研究結果。
左面一組,是一張著名的對照圖。1989年齊奧塞斯庫被槍殺之后,“羅馬尼亞孤兒”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在羅馬尼亞,有大量的孩童被拋棄在孤兒院,幾乎無人照料。
左面那一組中,左邊是正常三歲孩童的大腦,而右邊是三歲羅馬尼亞孤兒的大腦,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長期無人照料的他們,大腦發育嚴重不良,與正常的同齡兒童差別很大。
右面一組,是同一個人的大腦橫切面掃描圖,是一個短視頻成癮者每天刷短視頻超過六個小時連續三年之后的對照——請注意,每天刷六個小時,并不是罕見的,相反,是今天很常見的短視頻平臺使用時長(人們通常在若干個短視頻平臺之間反復切換)。
接下來我會以下兩件事,讓自己更好的戒斷視頻:
一是用時間記錄法,覺察自己刷視頻的沖動,記錄刷視頻的次數和時長。
二是訓練自己條件反射,把刷視頻的害處寫在房間的白板上,隨時能看見,一旦想要刷視頻,就看白板,讓自己溫習一遍刷視頻對大腦的傷害。
changelog:
日更第93/100篇,使用卡片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