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師從六君子左光斗,1645年多鐸大軍逼近揚州時,史可法傳檄諸將來救,結果只有三四萬人來到,清軍圍城以后諸將逼迫史可法投降,史可法無奈稱“此吾殉國之地,汝等自便。”清軍入城后,史可法被俘虜,拒絕投降后被殺。
錢謙益,明亡以后計劃推舉潞王為帝,后來馬世英等人推舉福王成功,錢謙益立刻上書承認錯誤,為馬世英歌功頌德,兩人互相提攜,感情深厚。后來馬世英大加誅殺東林黨人時,錢謙益毫發無損。1645年清兵攻克南京,錢謙益率領群臣投降。被清廷依舊招為禮部侍郎,參與修訂明史,后來鄭成功、張煌言等人北伐時,這位偷偷寫詩把清廷比喻成羯胡,要“殺盡才罷手”,被清廷下獄后多方營救得免,軟1664年84歲老死,人稱江左文宗。名列貳臣傳乙等,有水太涼、頭皮癢之說。
堵胤錫,明亡后在湖南等地抗清,1649年在廣西行軍途中吐血病死,49歲。
張煌言,一生抗清,屢敗屢戰,聯合鄭成功北伐幾乎攻下南京。魯王朱以海在金門病死后,張煌言解散部眾隱居在東海的南田島上,被清廷探子走訪得知后抓住,1664年被殺,死前大呼“大好江山,可惜淪于腥膻!”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復社成員,父子二人參與松江起義抗清,失敗后夏允彝投水自殺,夏完淳追隨陳子龍繼續抗清,被清廷抓到以后,洪承疇想要保他不死,聲稱小孩子不懂事,不可能起兵叛逆,只是中了奸賊的計謀罷了。結果夏完淳不給他面子,說洪承疇當年在松山之戰中殉國了,我也要追隨他的忠烈,不能輸給他。1647年被殺害,父子合葬。
陳子龍,復社成員,明亡后投奔福王,福王敗亡后繼續抗清,多次兵敗后隱居。后來唐王起兵時,他去聯絡,被清廷抓捕后問他是何官職,他說“我崇禎朝兵科給事中也。”問他怎么不剃發,他說“留發方有面目見先帝于地下也。”再問話陳子龍就不搭理他了,后來被押送往南京的路上,乘清兵大意,突然跳進水中自殺了。清軍將其尸體打撈上來凌遲。
左光先,左光斗的弟弟,戰功赫赫,后來參與李自成的順軍,參與一片石之戰,在湖北被清軍俘虜,壯烈殉國。
瞿式耜,曾經師從錢謙益,永歷皇帝敗亡時端坐在家中等待清軍,被孔有德俘虜后拒絕投降。1650年被清廷殺害。
劉宗周,明末清議大儒,反對黨爭,被部分清議者認為太過軟弱,1645年南明城破后,認為士大夫事兩朝,是玷污自己的人格,于是絕食十五天自盡。
陳子壯,南園十二子之一,與陳之龍、錢謙益一同反對馬世英等人,南京朝廷滅亡后,投奔福建隆武朝廷,隆武皇帝被處死后,又參與擁立永歷皇帝,廣州城破后,毀家紓難,招兵買馬抗擊清軍,被俘虜后大罵不止,被清軍用鋸子活活鋸斷身體而死。
吳鐘巒,師從顧憲成,明亡后投靠弘光,弘光后投靠魯王,官至禮部尚書,在1651年抗清兵敗,75歲高齡在舟山自殺,死前讓部下燒毀他的尸體,不要埋在清朝土地上,但部下還是將他埋在其家鄉了。
朱之瑜,明亡后拒絕弘光的招攬,被弘光通緝。弘光敗亡后,替屯兵在舟山群島的魯王向日本求援失敗,索性留在日本,后來前往安南,在安南接到了魯王的招攬,回國輔佐鄭成功、張煌言,兵敗以后再次逃亡日本,定居在長崎,在日本士子中講他的儒學清議,1681年死于疥瘡。
錢龍錫,袁崇煥被殺時,錢龍錫也被牽連下獄,一直關到明亡以后才放出來,1645年病死。
成克鞏,東林大佬成基命之子,崇禎十六年的進士,師從左光斗,順治二年被清廷召去參與修訂明史,后來步步高升,官至保和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參與修訂了清初一系列的實錄和圣訓,康熙三十年以84歲高齡去世。
方震孺,天啟年間被魏忠賢問絞刑,多方活動得免,明亡以后去南京投靠福王,因一向喜歡上書提意見,被馬世英、阮大鋮逼迫回家,1645年憂憤而死。
魏耕,明亡后本打算隱居讀書了此殘生,弘光朝廷建立后,潞王被迫逃到杭州,微耕便舍家前去保護他,潞王在清軍攻克杭州后投降,微耕組織數百名生員起兵攻略湖州等地反抗清朝,失敗以后轉為地下,秘密聯絡一些儒生結社預備反清,被人告密后于1662年在杭州被凌遲處死。
姜曰廣,天啟七年被魏忠賢以坐東林黨人罪罷官,弘光時與史可法、高弘圖被稱為三賢相,被馬世英排擠,被迫下野。1649年南昌城被清軍攻陷,全家32口自殺。
文震亨,大儒文震孟之弟,1645年清軍推行剃發令后,不愿剃發而投水自殺,被家人救起,然后絕食而死。
陳奇瑜,明朝那些事兒中提到過這位,把李自成等起義軍圍困在車廂峽,但接受了他們的詐降導致功虧一簣,事后被充軍。陳奇瑜當年在南陽做官,上一代唐王殺死了自己的世子,并且要一并殺死世孫朱聿鍵,陳奇瑜保護了他。明亡以后,朱聿鍵繼承唐王,在福建自立,召陳奇瑜去做東閣大學士,使者到地方以后,發現陳奇瑜剛剛病死。
黃毓祺,與錢謙益過從甚秘,弘光時參與江陰抗戰,失敗后出家為僧,后來又參與抗清,1649年被清廷俘虜,拒絕投降,病死在獄中,被鞭尸。
張同敞,張居正曾孫,奉崇禎命宣威湖廣,期間明亡。于是投靠唐王,唐王敗亡后投靠永歷,永歷敗亡后與老師瞿式耜一同被清軍俘虜,兩人互相勉勵,堅持不投降,被清廷殺死。
張縉彥,是錢謙益的詩友,明亡后投靠李自成,李自成敗亡后回鄉隱居,被清廷招攬做了浙江布政使,順治時代被人彈劾說詩集中有反清復明的意思,被流放到寧古塔。但他攜家帶口光小妾就帶了好幾個,風光出關,到寧古塔后與當地被流放的漢人士子一同唱歌飲酒,很是痛快,還成立了一個詩社,目測是關外第一個詩社,1672年老死。
袁樞,袁可立之子,明亡后于1645年絕食而死。
呂大器,崇禎十七年擁立潞王,馬世英等人擁立福王,福王稱帝后呂大器做了弘光朝廷的吏部侍郎,被馬世英排擠。弘光敗亡后投靠隆武朝廷,任兵部尚書,總督西南兵馬,隆武死后投靠永歷,1650年病死。
路振飛,明亡以后參與福王朝廷,被馬世英排擠罷官。福王敗亡后投靠唐王,官拜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清軍攻破仙霞關后,唐王跑的太快,路振飛追不上,就隱居東海島嶼,永歷皇帝后來召他做官,1648年死在去永歷朝廷的路上。
張國維,崇禎十六年是兵部尚書,兵敗于清軍后被派往江南練兵,離開北京第十天時崇禎自殺,明亡。明亡后參與福王朝廷,領太子太保頭銜,被馬世英排擠罷官,福王敗亡后潞王監國,潞王敗亡后張國維去扶持魯王朱以海,1646年魯王敗亡后他死守東陽,知道無法改變大局了以后,就投水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