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何安:
“我開過蛋糕店,做過火鍋店,也投資過一些理財項目。”
“大一剛入學的時候,嗅到了學校里的很多商機,所以選擇休學創業,卻因為對市場行情的不了解,對自己過于盲目的自信,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短短4年的時間,自己虧了將近40萬,大部分來自于自己的信用卡跟網貸。很多時候,我都想要放棄,但一想到自己有這么多債務,我不敢停下腳步。”
“現在我送外賣每個月能掙八九千,加上之前做的業務,每個月在一萬二左右,基本把債務控制到可控范圍之內,再尋找合適的機會去創業。”
“從最開始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負債累累,我從來沒有后悔過當初的選擇,我就把它當作學費,對我來說,創業的腳步只能暫時地休息,不能停止。”
每一個年輕人都有一個創業夢,有的人把他變成了現實,有的人只是做了一個夢。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大三的時候離開學校,和自己的好朋友保羅艾倫一起創建了偉大的微軟公司。
這個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也曾激勵過無數有著創業夢想的年輕人。與此同時,反對的聲音也不絕于耳,要知道比爾蓋茨所輟的可是哈佛的學!
但其實,故事的本質并非鼓勵年輕人盲目的輟學創業。
在比爾蓋茨決定輟學創業之前,就已經是軟件方面的專家,并且靠著編寫程序,賺了不少錢,即便他不再上繼續上學,也不用擔心自己以后的工作跟生活。
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講,沒資金、沒技術、沒人脈,對市場盲目樂觀,僅憑一腔熱血,就想闖出一片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何安的例子給很多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敲響了警鐘,但同時也給那些在生活中掙扎的人些許安慰。
上帝只是讓你一無所有,還未曾讓你負債累累。
或許是少了生活的鞭笞,很多90后甚至開始提前養老。
我有一朋友,在一家小的設計公司上班。
與其叫公司,其實就是街邊一個小的圖文店,加上他店里總共不過5人。
因為薪水低,工資不穩定,他經常跟我訴苦,想要換一份工作。
我問他,有沒有想過換一個行業。
他說,還是算了吧,除了這個,別的啥也不會。
我問他,如果不換行,至少應該換一家有發展前景的公司。
他說,這個我不是沒想過,只是好公司不僅要學歷,還要能力。
我問說,你有沒有想過工作之余,把專業知識鞏固鞏固,多學點新的技能。
他說,我工作忙啊!?再說了,自己壓根就靜不下心去學習。
……
兩年過去了,他還在那家圖文店工作,除了抱怨變多了,其他的沒有一點變化。
生活中,這樣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他們整天抱怨工資低,福利差,要辭職,卻又不會真的辭職,也不愿多花時間去學習。
活著,不就圖一安穩!這已經成了他們的至理名言。但仔細想想,這也注定了他們人生的悲劇。
改變需要勇氣,沒你想的那么可怕,更多的時候,只是自己嚇自己。
?大多數人之所以選擇在大學期間選擇創業,主要因為時間多,精力足,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多,一旦進入社會,斗志被一點點的消耗,也就沒有了當初的激情跟勇氣。
當然,并不是鼓勵每一個人都去創業,也不是說每一個人都適合創業,只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創業者的激情跟勇氣。
就像何安一樣,即使生活并沒有善待自己,即使自己遭遇失敗,負債累累,也能拿出自信勇敢的走下去。
與“半死不活”的生活狀態相比,這樣的生活何嘗不是老天的另一種饋贈。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不要等著被生活推著走,才試著去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