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里只聊聊一些我個人的讀書經驗。你可以拿我做參考,找到一套適合你自己的讀書模式,有效率的讀書。
第一件事,讀不同類型的書要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
對于不同類型的書那么所花的時間的長短和看的精細與否也是不同的。這個有很大的個人因素在里面,但讀書還是要涉獵的廣一些比較好。
就我個人而言,對于一些經典讀物喜歡細細的反復讀,甚至有時會一句一字的念出來,比如讀泰戈爾的《飛鳥集》;對于一些新聞雜志畫冊喜歡瀏覽快速翻閱,比如在翻看花瓣網上的圖片和瀏覽網上新聞;對于工具類型的書會邊看邊做筆記,并在下一次看之前翻看之前的筆記,比如因為工作需要讀的《文案創作完全手冊》就是邊讀邊做筆記;對于小說傳記故事性強的書我喜歡用聽的,有音效有氛圍,還可以做做其他事,比如打掃房間。
第二件事,不要一下子鋪開很多書同時來讀。
我最高紀錄是有十二本書同時在讀,結果發現很多書因為間隔時間太長而忘記上一章講什么,很多書的內容又會串到一起。尤其是小說,人物搞不清楚是常事兒。
有人說那我讀書的數量會多而且會快啊!這我到不太同意。
同時閱讀很多書看似是讀的快,但由于你一天的時間被工作吃飯睡覺占滿了(咱們只說喜歡讀書的正常的上班族不包括其他特殊人群),只能擠出時間來讀書,而你每天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來讀書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兩個小時你能讀多少頁書?如果你把這120分鐘平均分到10本書,每本書只能讀12分鐘。這一章在講什么都沒弄懂你就得換本書繼續讀,思路還在另一本書上,怎么能看的下去?還要從頭翻看一下目錄回想一下上次看到的地方接上思路繼續往下看,剛把思路調整好12分鐘過去了。
可見,一下子鋪開很多書同時讀不是什么好事。
后來我慢慢琢磨發現,同時讀三本書對我來說效率是最高的。
我習慣早起跑步,在我40分鐘的跑步過程中大多會聽書。之前天真小哥特別熱的時候,我就下載了一整部的《盜墓筆記》聽,音效氛圍都有了,跑步聽書兩不耽誤。但聽書我個人建議要聽小說和人物傳記之類故事性強的書,因為這類書不用做筆記,聽過了解整個故事講什么就好,類似聽評書啊。呵呵。
跑完步回屋一般7點鐘左右,還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我會讀一些醒腦的書,比如最近在讀的《生命八卦》,研究人類本身的生命體征,很有意思。
我一般晚上11點左右睡覺,10點到11點又可以看一個小時的書,晚上我喜歡讀一些歷史、心理學、自我治愈系列的書,比如上個月剛讀完的《一個人不要怕》,最近晚上在讀的《重口味心理學》。
我所安排的讀書空隙完全是根據我自己的時間來的,我住的離公司很近,走路15分鐘的路程。對于那些需要坐地鐵倒公交的人們來說,在車上讀書可能會很痛苦,因為可能人多擠的連站的地方都沒有,更別提拿書了。
所以我建議最好是聽書。
為什么不是聽英語?我個人認為學英語需要在一個獨處的環境來學習,因為需要高度精神集中,在嘈雜的人群中我自認我沒有那個本事還可以高度精神集中不被打擾。而且英語是需要反復記憶的東西,在地鐵里學英語我真心不看好。
第三件事,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區別。
現在很多人為了方便和經濟都會下載免費的電子書閱讀,不緊省空間還能省一大筆錢。
但并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買下來或者只讀電子書。
適合買下來的書:你會反復讀的書。比如中外名著經典讀物,詩集,當你親手撫摸在紙張上聞著書上的墨香的時候,你會有一種直觀的感受。一手翻書一手拿筆,讀到好句好詞忍不住的在旁邊批注寫下感悟。比如工具書,在你的工作中需要你不斷的反復的去學習新知識,而任何工作都會有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套路,你需要邊看邊做筆記記錄,反復去翻看之前的記錄沒準會給你現在遇到的問題提供答案。
適合讀電子的書:你就讀一遍就不知道扔哪去的書。小說(言情、穿越、玄幻等等),雞湯書、勵志書。個人覺得網上有很多小說,我在大學的時候看了很多穿越、古武、玄幻的小說,數量驚人,但都看了一遍。如果都買紙質版的那我得花多少錢而且是不太值得的。所以下載電子書就是一個很好渠道,看完就刪,不占空間。
好了,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總結的適合我自己的一些讀書經驗,你可以做一個參考,但不一定對你也適用。
如果大家想要更深入的了解閱讀,那么可以讀一下秋葉老師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會讓你受益匪淺的。
-------------------------------------------------------分割線-------------------------------------------------
想看關于互聯網運營書籍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的微博:愛啃骨頭的貓咪Iris ,私信回復“運營”獲得電子書鏈接。還有更多好書和PPT模板免費下載。